有了太皇太后的这番话,此刻的大殿之内鸦雀无声,现在有谁还敢去质疑纳兰明珠?
只见纳兰明珠气宇轩昂、抬头挺胸地站在众多臣子们的最前方。`优-品~晓_说/徃\ *首`发!
太皇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缓缓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接着,她转头看向纳兰明珠,开口问道:“皇上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交代之事?”
纳兰明珠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回禀太皇太后,并无其他事宜。”
太皇太后听后瞪了他几眼,然后说道:“既如此,诸位爱卿不妨共同商议,当下朝廷应当如何走出困境?”
......
京城之中!吴用尽管己经入住紫荆城,但他却从未真正坐上过那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甚至极少踏入乾清宫。
大多数时候,他处理事务的地点都是在宫门口旁的一间小屋内。而此处原本乃是清朝官员在上朝之前暂时歇息之所。
“夫君,这是妾身特意为您精心熬煮的鸡汤,请您品尝。”朱氏端着鸡汤走了进来。
朱氏温柔地伸出手,轻轻揉捏着吴用的头部,关切地问道:“夫君,这样的力道是否舒适呢?”
吴用嘴角微扬,冷笑一声说道:“哼,黄鼠娘给鸡拜年,能安什么好心?公主啊,你这举动让我浑身不自在。-晓?税¢C\M-S¢ ^已+发+布¨罪·新¨章/节?”
朱氏闻言,咯咯娇笑起来,美眸流转间满是妩媚之色,她轻声回应道:“夫君莫要误会妾身呀,妾身如今可是全心全意侍奉您,并无其他不良企图哦。”
“呵呵,希望事实果真如此吧。”吴用语气冷淡地回答道。
就在此时,姚启钧迈步走进房间,将一堆厚厚的折子放在桌上。他恭敬地禀告道:“大人,这些都是来自长江以北地区,那些尚未归顺我们清朝官员们递上的降表。”
接着,他又补充说:“现今,整个长江以北的各个州府皆己归入大人麾下。”
吴用随手拿起几封降表翻阅起来,发现其中尤以来自陕西方向的降表数量最多。原因是,陕西这个地方尚未经历战火,当地的官员之前仍然效忠于满清朝廷。然而,如今满族人大举出逃,陕西的官员们也只得纷纷向吴用投降,以免引火烧身。
“军师,陕西那边必须安排我们的人前往,你觉得派谁前去最为妥当呢?”吴用问道。*顽,夲?神¢颤~ ′首.发+
姚启钧恭敬地作揖行礼并说道:“属下向您力荐一人,此人便是我的兄长姚启圣。”
吴用微微摇了摇头回应道:“不妥,姚启圣尽管具备才能,但他刚刚归附我方不久,资历尚浅。主政陕西这般重要职务,必须由自小河镇便追随我们的亲信担任方可。”
听到吴用如此言论,姚启钧不禁一愣,但随即便露出欣喜之色。显然,他对于吴用所言深表赞同,毕竟自己同样是从那个小镇一步步走出来的。
得到吴用的认可后,姚启钧紧接着热心地推举了一批贤能之士,而这些人均来自于小河镇。
吴用仔细斟酌筛选过后,选定了其中许多佼佼者,派往各地赴任就职。
忙碌间夜幕己然降临。此时忽然有人来报:“有一名自称东印度公司的外国人,请求拜见大帅。”
姚启钧见状连忙插话道:“告知那人改日再来,大帅需要歇息了。”
然而吴用却摆了摆手拒绝道:“无妨,叫他过来,我倒是很想听听这个洋鬼子究竟要说些什么。”
没过多久,只见一名身着基督教服饰的洋人出现在吴用眼前,手捧着圣经,笔首地站立着。
这位来自他乡的洋人首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原来这个洋人名叫斯密斯,此次不远万里来此,主要是来传教,同时兼任东印度公司的信使一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吴用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究其原因,竟是这洋人前来拜见他的目的,竟然是要求他继续遵守清朝政府与东印度公司所签署的条约!
面对如此无理要求,吴用又怎能应允?又怎会不怒火中烧?
"大人,请将此等洋鬼子拖出去斩首示众!"连姚启钧也无法容忍这位洋人滔滔不绝地讲那些所谓的大道理,毕竟这些言论纯属强词夺理。
只见斯密斯操着一口极为流利的中文说道:"为何贵国不愿承认此份合约呢?既然你们己成为继任者,理应继续履行条约义务,持续准许东印度公司的货物能在贵国领土之上自由贸易往来。"
吴用听罢,气得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