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先生看座!”
遂传令设宴款待赵咨,倒不是给孙权面子,而是单纯欣赏此人的胆识。
虽然东吴已是强弩之末,孙权为阶下之囚,但赵咨还是不卑不亢,为主尽忠,可谓良臣。
看来江东也有不少人物,为何偏偏孙权要重用吕蒙呢?
不多时酒宴备齐,法正也从后堂转回,君臣二人相视一眼,彼此心知肚明。
其实刚才就算法正没有意外失态,也会借故离席,要从左咸那里知道江东谈判的条件,才好对症下药。
酒席之上,法正为谈判主力,开口就要赔款三万万钱,依然可用粮米、武器、战船等相抵。
同时为了防备江东再偷袭,要求割让江夏、豫章、庐江、广陵四郡,让东吴只在江东一带活动,以汉军为主力抗曹,东吴只需提供兵马和钱粮。
如此苛刻的条件,赵咨自然不会答应,但法正为人睚眦必报,分毫不让。
最后还是刘备出面,取了折中之数,赔钱一万万,将豫章和广陵留给东吴,但庐江必须要割让大汉,汉军要自己攻打合肥,伺机再取徐州。
赵咨也无能为力,只好告辞,回去向孙权复命,再做定夺。
谈判算是十分顺利,刘备却觉得怅然若失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世子若在,定不会叫他全身而退。”
法正一句话,让刘备恍然大悟。
随着自己的地位渐高,与周边的人也渐感疏远,自己时刻要注意举止言行。
这段时间有阿斗在,让自己放松不少,诸事由他出头,哪怕犯错了也能纠正。
有时候觉得阿斗过于唐突,现在才发现,没有了他的搅闹,反而乏味无趣。
所有的事情都按部就班进行,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栏杆左右前行的方向,上要对得起朝廷,下要对得起群臣,事事再三斟酌。
就像今日接待赵咨,明知他谬赞孙权,只为了保全江东颜面,自己也不能当面戳破,给彼此都留有余地。
若是阿斗在,必使孤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