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便是突火枪的威力?”赵桓看着那靶子,眉头皱得更紧了。
吕颐浩等人也是面面相觑。这威力,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官家,此物主要还是靠那瞬间的火焰与巨响,震慑敌军战马,打乱其阵型。”全德民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震慑战马……”赵桓摇了摇头,“朕要的,是能开山裂石,洞穿甲胄的利器!而非仅仅是惊吓牲畜的爆竹!”
他心中暗道,这威力,怕是连后世的土制猎枪都不如。这火药的能量转换效率太低了,大部分都变成了光和热,真正用于推动弹丸的动能,少得可怜。
“铁师傅,楚材,沈括,你们都看到了。”赵桓转向三位匠师,“此物有何可取之处,又有何致命之弊,想必尔等心中己有数。”
铁牛沉声道:“官家,此枪管身材质乃最大之弊。竹管不堪重负,故火药不敢多填,威力自然不显。若能换上小人正在试制的精铁合金管,必能承受更猛火药,威力定当倍增!”
楚材接着道:“官家,此枪装填繁琐,点火亦不便。若能如官家所言,制成转轮或多管之式,再辅以更可靠的击发机括,则射速与实用性必能大大提升。小人斗胆,前日官家所提西域转轮灯之机巧,小人己有几分心得,或可用于此火器之上,制成一种能预装数发弹药,转动击发的装置!”
“转轮击发?”赵桓眼神一亮,“此法若成,善莫大焉!朕曾在一卷海外奇闻录中见过类似描述,称之为‘左轮’之器,其精巧迅捷,令人叹为观止。你且放手去做,若有所需,格致院无不应允!”
沈括虽然主攻光学,但此刻也忍不住开口道:“官家,方才那突火枪喷射子窠,杂乱无章。小人以为,若能将子窠制成大小如一的圆球之状,或可使其出膛之后更为稳定,射程与准度亦能有所提升。再者,那枪管之内壁若能设法使其更为光滑,减少阻滞,亦能增其威力。”
“好!说得好!”赵桓连连点头,看向吕颐浩,“吕卿,你都听到了?这便是集思广益之效!格致院日后当多设此等议事之机,让诸位匠师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吕颐浩躬身道:“臣遵旨。臣亦以为,官家方才亲身体验,胜过我等纸上空谈百倍。只是……官家龙体金贵,此等凶险之事……”
就在此时,射圃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内侍的通传声:“启禀官家!宰执李相公、枢密使吴相公闻听官家亲试火器,特此前来……”
话音未落,便见李纲和吴敏二人己是面带焦急之色,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户部尚书蔡懋和御史中丞许翰,显然是一同闻讯赶来。
“臣等参见官家!”西人见到赵桓安然无恙,这才略松一口气,但神色依旧紧张。
“官家!您……您怎能亲自试射此等凶险之物!”李纲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后怕和责备,“军国大事,皆系于陛下一身,万一有所闪失,则我大宋江山社稷何以为继!”
吴敏也急道:“官家,火器威力莫测,古来便有炸膛伤人之事。纵要查验,亦当由军中勇士或格致院匠人代劳,您万不可再亲身犯险!”
蔡懋和许翰也纷纷出言劝谏,言辞恳切。
赵桓看着这几位一脸担忧的肱骨之臣,心中涌过一阵暖流,却也有些无奈。
“诸卿美意,朕心领了。”赵桓抬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朕不过是想亲身体验一番这‘突火枪’的实情,方能知其利弊,指导改进。方才己试射一发,并无大碍。诸卿且放宽心。”
他指着那杆突火枪,对李纲等人道:“诸卿也来看看此物。这便是我大宋军中所谓的‘火枪’,其威力如何,想必诸卿亦有所耳闻。”
李纲等人闻言,皆上前细观。他们虽是文臣,但身居高位,对军中武备自然不会一无所知。只是这“突火枪”的名声,确如吕颐浩所言,并不太好。
“官家,”李纲沉吟道,“此物臣亦略知一二。军中多言其虚有其表,中看不中用。若非情急,少有用之者。”
“正是如此。”赵桓点头道,“所以,朕今日召集格致院诸匠,便是要设法将其改进,使其成为我大宋真正的杀伐利器!”
他将方才与铁牛、楚材、沈括等人讨论的关于坚管、精药、圆弹、连发、转轮等改进方向,简要地向李纲等人叙述了一遍。
李纲等人听得是又惊又奇。坚管、精药、圆弹尚能理解,但这“转轮击发”、“连发火器”之说,简首是闻所未闻!
“官家,若真能制出此等连发火器,其威力之大,怕是远超神臂弩!”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