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301章 雄关夜话定北策 龙驾东归近帝畿

第301章 雄关夜话定北策 龙驾东归近帝畿

靖康二年,正月十三,黄昏。\5′4^看+书/ ¨无*错-内^容?汜水关下,西征大军安营扎寨。

中军大帐内,炭火正旺。赵桓身着玄色常服,立于舆图之前,目光凝视着北方那片黑压压的标记。

"官家,斥候营杨都头回来了。"张望轻步入内禀报。

"让他进来。"

一名风尘仆仆的年轻校尉疾步入帐,单膝跪地:"末将杨七,叩见官家!京师一切安好,李相公率百官在长亭恭候。汴京百姓闻王师将至,万众欢腾!"

"辛苦了,下去歇息。"赵桓挥手示意,转向帐内诸将,"诸卿,明日朕便还都了。西夏虽平,然真正的考验,方才开始。"

西征大元帅折可求起身拱手:"陛下,某这一路思虑,西夏既灭,金人必有动作。河北岳飞、河东韩世忠,皆是能征善战之将,然二人各据一方,缺乏统筹。若金人两路齐攻,恐难兼顾。"

参赞胡寅却摇头道:"折元帅所虑过深了。岳飞年虽不长,然用兵如神,前番野狼谷一战,伪帝赵构与金将塞赫联军尽没,足见其能。韩世忠亦是宿将,太原一役威震金营。二将各守一方,金人焉敢轻动?"

杨再兴在旁听得皱眉:"胡参赞此言差矣。某虽武夫,却知兵法云"分则力散,合则力聚"。岳都统、韩都统虽皆良将,然各自为战,终非长策。"

"某就不信了!"胡寅争辩道,"当年韩信背水一战,不也是孤军作战?良将用兵,岂在人多?"

折可求捻须道:"胡参赞,韩信虽是孤军,然其面对的是赵军,非如今金人这般劲敌。_h*o?n`g\t\e·x?s~..c~o~m/况且,某所虑者,非是二将之能,而是无人总揽全局,统筹调度。"

"那依折元帅之见,当如何?"胡寅不服气地问道。

"当派一位德高望重之宿将,总领河东、河北两路军务。如此,岳飞、韩世忠便可专心对敌,无须分心他事。"折可求正色道。

杨再兴点头:"某赞同折元帅之言。在西征军中,某亲见各部协同之重要。若有统帅调度,事半功倍;若各自为战,常有掣肘。"

赵桓听着三人争论,并未插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舆图。良久,他才开口:"诸卿所言,各有道理。然某心中有一疑问——满朝文武,谁人可担此重任?"

折可求沉吟道:"若论资历威望,种师中老帅自是首选。然种帅年事已高,且久镇太原,恐难分身。"

"李纲李相公呢?"杨再兴问道。

胡寅摇头:"李相公需坐镇中枢,岂能远赴边地?况且,李相公虽有韬略,然其所长在内政,非军阵征伐。"

"那还有谁?"折可求也犯了愁,"朝中宿将,某一时想不出合适人选。"

赵桓忽然问道:"诸卿可还记得,宣和末年,曾有何人亲赴金营?"

三人一愣,胡寅最先反应过来:"陛下是说......张叔夜张枢相?"

"正是。"赵桓点头,"张叔夜以割地使身份,独入虎穴,舌战群酋,威武不屈。归来后上疏言金人必为大患,可惜其时朝政昏暗,不为所用。.萝?拉-小¨说/ -首/发^"

折可求恍然大悟:"对啊!某怎把张枢相忘了?此人不仅有胆识,更深知金人虚实,确实是不二人选。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张枢相如今何在?某记得靖康初年,朝中并未见其踪影。"折可求疑惑道。

杨再兴也好奇:"是啊,这等忠臣良将,为何不在朝中?"

赵桓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靖康元年,某本欲召其入京,委以重任。然彼时太上皇犹在,朝中主和声浪甚高,朕担心张叔夜入朝,反遭小人构陷。"

胡寅点头:"陛下深虑。张枢相性情刚直,若在朝中,必与李邦彦等人争执,于国事无益。"

"更重要的是,"赵桓继续道,"朕当时便料定,金人必不甘心,迟早还要南犯。届时必需大量兵源。而朝中禁军虽多,然多年承平,战力堪忧。朕思来想去,决定让张叔夜远赴邓州。"

"邓州?"三人都不解。

"邓州地处要冲,民风彪悍。更重要的是,某听闻那里聚集了不少因灾流徙的百姓。这些人衣食无着,若能收为己用,便是一支劲旅。"赵桓解释道。

折可求恍然:"陛下是让张枢相去那里招募新军?"

"正是。朕密令其以安抚使名义赴任,表面上是救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