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采药似乎更可行一些。
而且,药材的价值,往往远高于普通的野菜野果。
这是一条可能的“开源”之路。
他又想到了那五亩劣田。
开拓荒地,劣田难耕。
这是他亲身体验过的残酷现实。
光靠蛮力气和那几件破工具,想把它变成良田,简首是痴人说梦。
但是,《天工开物·乃粒》篇里,不是记载了改良土壤的方法(如堆肥)吗?
不是记载了更先进的农具(如曲辕犁)吗?
如果……如果能将这些技术付诸实践呢?
改良土壤需要时间,但改良工具呢?
比如,那曲辕犁,结构似乎并不算特别复杂。
若是能找到合适的木料,再请铁匠帮忙打制一个合格的犁头……
这或许能大大提高耕作效率,让开垦劣田成为可能。
这也是一条“开源”之路,而且是关乎长远生计的根本之路。
还有……家庭手工业。
《天工开物》里记载的,酿酒、制酱、纺织、烧陶……
这些技术,若是能掌握一二,利用家里的富余劳动力,比如王氏和花儿的纺织,或者将收获的粮食进行深加工。
岂不是也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带来额外的收入?
这也是“开源”。
一时间,无数的念头,无数的可能性,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张大山的脑海中不断地涌现、碰撞。
他的思路,豁然开朗。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低头刨食、被动求生的张大山了。
他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画卷上,有等待他去探索和开发的宝山(药材资源)。
有等待他去征服和改造的土地(技术改良)。
有等待他去建立和经营的作坊(手工业)。
虽然这一切都还只是初步的构想,实现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但至少,他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满足于仅仅是“暂度危机”了。
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从最容易入手、也最有可能在短期内见到成效的地方开始。
比如,更有计划地去山上探寻那些有价值的药材。
比如,开始留意和收集制作改良农具所需的材料。
比如,将堆肥这件看似不起眼、却关乎地力根本的事情,正式提上日程。
开源,必须立刻开始。
他缓缓地握紧了拳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名为“斗志”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