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免得被老宅那边记恨。
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观望。
同时,也要适当地,向“主流势力”靠拢,表明自己的立场。
于是,人们便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
孙二若是远远看到张大山或者铁牛、石头,他会立刻低下头,假装没看见,加快脚步走开。
但若是碰到老宅的张二狗或者刘氏,他则会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去。
“哎呀,二狗兄弟,忙着呢?”
“哟,弟妹,气色不错啊。”
极尽讨好巴结之能事。
他还会将自己“观察”到的关于张大山家的情况,添油加醋地,“不经意”地透露给刘氏或者其他与老宅交好的人听。
“俺瞅着大山哥他们家,最近好像手头松快了点?昨天还闻到肉香了呢。”
“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钱,天天往山里跑,神神秘秘的。”
他用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对方打探消息的需求,也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站队”。
有时候,他甚至会在背后,对着其他村民,发表一些看似“公允”、实则贬低张大山的言论。
“唉,这大山也是犟。爹娘再不对,那也是长辈。何必闹得这么僵呢?”
“分家出来是清净了,可日子难啊。你看他们一家老小,穿得跟叫花子似的。”
“要俺说,还是在老宅那边安稳些。”
孙二的这种行为,在青石村并非个例。
许多和他心态类似的村民,都在默默地观望着,权衡着。
他们如同墙头上的野草,随着风向的变化而摇摆。
今天可能对张大山报以一丝廉价的同情。
明天就可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或者一点压力,而倒向他的对立面。
这种复杂而又现实的人性,构成了张大山一家在艰难求生之外,所必须面对的、更加难以捉摸的社会环境。
趋炎附势,落井下石,或许才是这世间最真实的底色。
而张大山,想要在这片底色上,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注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