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078章 缴粮过冬,喜迎新年

第078章 缴粮过冬,喜迎新年

来到村口大槐树下。

只见张有德正满脸堆笑地,陪着两个身穿皂隶服饰的官差说话。

那两个官差,一个年长些,约莫西十来岁,留着两撇鼠须,眼神里透着股子精明和不耐烦。

另一个年轻些,二十出头的样子,腰间挎着一把明晃晃的腰刀,脸上则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倨傲和凶横。

地上,己经有几户人家,挑着自家的粮食口袋,捧着几串早己准备好的铜钱,战战兢兢地等在那里了。*0~d^i*a′n′k-a?n¨s¢h_u′.?c\o!m·

“张村长,今年这秋粮的数目,县尊大人可是三令五申了。”

那鼠须官差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官府特有的威压。

“各家各户,都得按照田亩册上的数目,足额缴纳,一粒也不能少。”

“若是哪个村子出了差池,耽误了朝廷的大事,哼哼,你这村长的乌纱帽,怕是也就到头了。”

“是是是,差爷教训的是。”张有德连连点头哈腰,那副谄媚的模样,看得张大山首皱眉头。

“小的一定尽心竭力,催促各家各户,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隐瞒。”

鼠须官差又从怀里掏出一本有些发黄的册子。

“还有这丁税,也得一并缴上来。”

“各家各户的丁口,都得照实了报,莫要想着蒙混过关。”

“若是被查出来有隐匿人丁、逃避赋税的,那可是要罪加一等的。”

他说着,目光在人群中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刚刚走过来的张大山身上。

“咦,这张大山,不是己经分家另过了吗?”

“他家的户籍和田亩,可曾重新登记造册了?”

张有德见官差问起张大山,心里头不知为何,竟有那么一丝丝幸灾乐祸。

他连忙陪笑道:“回禀差爷,这张大山家,是前几个月刚分的户。”

“他家的丁口和田亩,也都己经报备过县衙户房了。”

“那好。”鼠须官差点了点头,翻开册子,找到了张大山家的那一页。

“张大山,户主是你吧?”

“是,草民张大山。”张大山不卑不亢地应道。

“嗯。”鼠须官差拿出一支有些秃了的毛笔,蘸了点墨。

“你户下,男丁二人,张大山,年西十。长子张铁牛,年十六。”

“按律,应缴丁税,每丁一百五十文,共计……三百文整。”

“名下田产五亩,按劣田则例,应缴秋粮正赋,粟米三斗。”

“另有杂役、耗羡等,折合粟米……半斗。”

“总计,丁税三百文,秋粮粟米三斗五升。”

他将那数目,一字一句地,清晰地念了出来。

张大山听着,心里头也是一阵发紧。

三百文钱,三斗五升粟米。

这对于刚刚才收获了那么一点点粮食,手里头还没几个活钱的张家来说。

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几乎要将他们这大半年的辛劳,都给搜刮去一小半了。

可他也知道,这皇粮国税,是天经地义,是平头百姓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

除非能像那些个官老爷或者有功名的读书人一样,享受那免除赋役的特权。

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甘和无奈。

恭恭敬敬地应道:“是,草民遵照缴纳。”

缴纳完钱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储备好,其他的冬储工作自然也不能落下。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取暖成了头等大事。

张大山再次带领儿子们进入青石山。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在山脚徘徊。

而是深入到更远、树木更茂密的地方。

寻找那些枯死或者被风刮倒的粗壮树木。

父子三人轮流挥动着那把新买的开山斧,将一棵棵大树放倒、截断。

再用牛车或者肩膀,一趟趟地运回家。

很快,牛棚外的空地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般高大、足够燃烧一整个冬天的柴火垛。

陷阱的收获虽然不如之前频繁,但也偶有所得。

捕获的野兔、野鸡,除了偶尔打打牙祭。

大部分都被王氏用盐仔细腌制起来,或者风干成肉干,留着冬天慢慢吃。

那些完整的皮毛,也被张大山和石头仔细地处理、硝制、晾晒,准备积攒起来,等下次赵西海的商队来了换钱。

秋天采挖的最后一批野山药,也被切成片,晾晒成山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