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张,可以真正用来施工的工程图!”
……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
整个“蒸汽机研制所”,便彻底,变成了一个“皇家格物院总体规划设计院”。
张大山,与刘庸,这两位身份天差地别,却又志同道合的“忘年交”,几乎是日夜,都泡在了一起。
张大山,负责提出一个个,超越时代的“构想”。
——比如,用“主干道”与“次干道”,来规划整个学院的交通网络。
——比如,用“上水”与“下水”两套独立的管道系统,来解决数万人的给排水问题。
——比如,用“集中供暖”的方式,来度过北方寒冷的冬季。
而刘庸,则负责,用他那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对帝国官僚体系的熟悉,来将这些“构想”,一一地,转化为,可以被执行的、具体的、符合大宁朝现实的……方案。
铁牛和柱子,则带领着各自的团队,将这些方案,再细化为,一张张,精确到每一颗螺丝,每一块砖瓦的……施工图纸!
一个月后。
当那份厚达数百页的、堪称“鬼斧神工”的《皇家格物院一期工程总体规划及施工蓝图》,最终,被敲定时。
所有参与了这份蓝图设计的人,都感到了一阵,因为过度消耗心神,而带来的……深深疲惫。
和,一种,即将亲手,创造历史的……巨大幸福感!
……
那一天,傍晚。
夕阳,将整个山谷,都染成了一片金色。
张大山,没有举行任何盛大的仪式。
他只是,将刘庸、周文轩、以及自己的几个儿子,这些格物院真正的“创始人”,叫到了一起。
他带领着他们,来到了那片,早已被规划为,未来学院“藏书楼”所在地的、平整的土地之上。
他,亲自,拿起了一把,由铁牛,用最好的“神钢”,为他打造的、崭新的铁锹。
他又将另一把,递给了身旁的刘庸。
“尚书大人。”他的声音,很平静。
“图纸,终究只是图纸。”
“便让我们,为这座,将要矗立千年的科学圣地,亲手,奠下它的……第一块基石吧。”
刘庸,看着眼前这个,明明身负“亚卿”之尊,却依旧,保持着农人本色的年轻人。
他,这位年近古稀的帝国尚书,第一次,发自内心地,对他,产生了一种,近乎“仰视”般的……敬佩。
他,接过铁锹,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
在夕阳的余晖之下。
没有锣鼓,没有鞭炮,没有万众瞻仰。
只有,这几个,代表着帝国未来的男人。
他们,同时,挥动了手中的铁锹。
用尽全身的力气,铲起了,第一铲,混合着希望与汗水的泥土。
奠基之时,已到。
一座,将要彻底,改变这个世界面貌的伟大建筑,就在这一天,就在这片寂静的山谷里。
正式,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