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又是个可怜的孩子。¨二\芭+墈¨书!王+ /最^鑫.漳,节+哽*新*筷\”
或许是一位母亲的缘故,长孙皇后见这小孩因为五十文钱高兴的模样,一时有些心酸。
她也明白,李世民之所以不给太多钱,是因为面前的孩子实在太小,倘若多给点的话,或许不是什么好事。
五十文钱看似不多,但省着点花的话,够生活一段时间了。
李世民:“我们夫妻二人只想随便逛逛,你先带我们在这渭河看看吧。”
“对了,那边怎么突然开始修路了?”
小孩点点头,表示没问题,然后说:“我在家排行老六,大家都叫我六子,您也可以这么叫我。”
“至于路,听说是新来的县令大人让人修的,为了不耽误船只卸货,所以只能一半一半修。”
说到这里,六子眼里露出一丝羡慕,“他们的工钱可高啦,什么都不会的苦工都有八十文一天呢。”
“而且只需要上西个时辰的工,还包伙食,可惜我年纪不够,不然我也去干了。”
“哦?” 李世民内心一动,故作不在意道:“既然是县令下令修路,那自然用官府的名义。”
“而修的还是码头的路,对大家是好事,县令竟然不招收徭役,反倒自发招工,还给这么高的工钱,县令他图什么?”
“这我不知道。/x?i`n_k′a!n-s′h!u?w,u..*c^o,m_” 六子一边带他们往河边走,一边说,“不过县令大人不征徭役,对我们来说肯定是好事。”
“将路修好了,大家来往方便了,同时钱也挣了。”
“大家都说渭南县来了个青天大老爷呢。”
长孙皇后听后很是高兴,插话道:“这是从何说起?”
六子想了想,说:“就比如住在我家对面那户人吧,她家的丈夫瘸了腿,只能躺在床上,赚不了钱,而他们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整个家全靠牛婶子替别人织布洗衣养活,生活很苦。”
“但自从县令大人来了,下令修路之后,还专门招收牛婶子去给那些修路的工人做饭,一样有五十文钱一天呢。”
“对比以前,牛婶子他们家的生活可好太多了。”
“我还听说县令大人买了几个工坊,要招什么工人,昨天就有个官府的人问牛婶子的丈夫愿不愿意去工坊做工。”
“从前的县令在这边那么多年,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依旧那么苦,每年都有不少人饿死,也没见谁来管过我们。`第`一\墈`书^惘\ _已¢发?布~蕞¨欣,漳*洁.”
“如今的县令大人才来不久,可己经有很多人因为县令大人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不用再饿死,所以大家才说现在的县令大人是青天大老爷。”
李世民夫妇听得心里一沉。
这些百姓或许根本不知道青天大老爷是什么意思,可能在他们眼里,青天大老爷就是最好的称赞。
陈衍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陈衍对他们来说就是青天大老爷。
缓了缓心神,李世民继续问:“来时,我听一朋友说,你们这边己经取消了官渡,完全禁止了私渡,改为了什么公交船,有这么一回事吗?”
“有啊。” 六子指着河面上那一艘等待的船说,“您看,那就是公交船。”
“这可比以前的官渡船好多了,不仅价格便宜,它还按时出发,哪怕一位客人都没有也一样,大家都说比以前方便多了呢。”
“那这公交船的间隔时间是多久?” 长孙皇后好奇问道。
她隐隐看出来了陈衍此等做法的用意,内心惊叹。
“不长的,只有一刻钟。”
长孙皇后感叹道:“如此做法,哪怕不禁止私渡船,恐怕私渡船也活不下去。”
“那些开私渡船的百姓,恐怕只能另寻他事了。”
“贵人误会了。” 六子急忙解释道:“从前那批开私渡船的人,都被县令大人征收了过来,现在开公交船的就是他们。”
“开船算是技术活,工钱可高了,比他们从前开私渡船赚的还多,更不用担心被抓。”
“原来如此。” 长孙皇后恍然,再次为陈衍的心细惊叹。
李世民一首未曾开口,一行人在河边停留了许久,发现那艘船确实没载满客人就出发了,然后另一艘船驶了过来,继续停在上一艘船的位置。
六子适时说:“现在时辰不早了,所以现在公交船没什么客人,早上和晚上客人是最多的时候,基本上来一艘船立刻便能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