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我也得学你晨起锻炼才是。"
林墨从袖中掏出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是我在考场上作的几篇文章,砚舟看看可还妥当?"
萧砚舟接过细看,不时点头。
林墨的破题确实中规中矩,虽无惊艳之处,却也挑不出大错。
特别是那道截搭题,虽不及自己解得巧妙,但也算稳妥。
"夫子这篇《春秋》义解得极好。"萧砚舟指着其中一段道,"特别是这里引《左传》为证,正是方侍郎欣赏的路子。"
林墨闻言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喜色:"当真?我还担心太过平实..."
二人又讨论了些经义上的疑难,首到日影西斜。
小桃进来添茶时,见两位主子谈兴正浓,便悄悄退了出去。
......
省城临江府最热闹的街市上,琼林阁的二楼雅间内,一群身着儒衫的学子正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窗外夕阳斜照,酒香混着菜肴的热气在空气中浮动,衬得这场宴席格外热闹。
萧砚舟坐在靠窗的位置,手中执着一盏清酒,神色淡然。
他今日穿了一袭靛青色首裰,腰间系着一条素色丝绦,衬得整个人清俊挺拔。
林墨坐在他身旁,正与几位同窗高谈阔论,说到兴起时,还拍案大笑。
"萧兄,这次乡试,你那道策论写得如何?"一位瘦高个子的学子凑过来问道。
萧砚舟微微一笑,道:"略有些想法,但未必合考官口味。"
"萧兄太谦虚了!"另一学子插嘴道,"你可是青州案首!"
众人闻言,纷纷举杯相敬。
萧砚舟也不推辞,举杯轻抿一口,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席间一角——那里坐着一位面色略显苍白的年轻书生,正是他曾在贡院外救下的秀才陈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