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天幕:请陛下称太子,二凤人麻了 > 第407 章 躺着就把钱赚了?

第407 章 躺着就把钱赚了?

天幕前。^y/u`e¨d+u.d^i?.~c-o~m?

各时空许多官员们嘴角抽个不停。

他们搞清楚这里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才下了三次西洋就搞成这个样子,要是再多来几次还了得?

皇家大把大把的赚银子,官员得去街上要饭去了。

这事换谁都不乐意干啊!

洪武永乐年间的百官脸色黯淡的看着天幕。

这大明朝的官是真不好当。

朱元璋拿宝钞给他们当俸禄发,开始的时候还好,宝钞也还算值钱。

可是等到洪武后期的时候宝钞就贬值的厉害了。

况且他们的俸禄还低的可怜。

是,按朱元璋那套算法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可是都当官了总不能只满足一日三餐吧!

不然这几十年寒窗苦读不是白读了?

退一万步来说给这点钱也就算了,关键就这么点钱他也不实发啊!

除了粮食还用宝钞、苏木、布帛等各种其他物品代替发放,名义上九十石一年的俸禄,真发到手才不过30-40石的价值。

这样的收入才堪堪养活一家人,高官且不谈,那品级低的官员不仅体面的生活都维持不了,甚至还需要兼职补贴家用。

朱元璋这样,他的儿子朱棣也毫不逊色,胡椒这玩意都折色成俸禄发给他们了。?0?4?7^0-w·h′l/y..~c!o-m¨

第一次发的时候他们还挺高兴的,毕竟这玩意是真值钱。

等第二次、第三次下西洋之后他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胡椒多的能当饭吃了!

卖都卖不出去!

他们只能看着手中的一堆胡椒发霉。

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怀念元朝呢?

【除了朝堂上的官员以外,民间的百姓也不愿意下海,大明一统南北后,北方人口稀少,南方的大量人口可以迁移到北方去种地】

【真要是有的选谁会愿意下海去讨生活啊】

【再加上朱棣登基后定都北京,疏通了京杭大运河,北京作为首都聚集着大量的权贵和人口,仅靠北京周边的土地根本不够百万人生活所需】

【需要依靠来自南方粮食等各种生活物质的输送,于是漕工就出现了,在码头讨生活虽然辛苦,但起码不用出海】

永乐宣德年间,此时己经成为了漕工一份子的大明百姓们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们以前就是这么想的。

一代代观念传承下来他们从来不认为出海讨生活是什么正经活计。

茫茫大海上朝不保夕也就算了,谁又知道这活计能干多久?

万一哪天又突然不要人出海了他们该何去何从?

可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顽~夲·鰰·颤~ ′首~发~

大海上的财富远比他们想的要多的多!

朝廷现在招船工和水手光是月钱就有二两银子,还有五两的安家费!

听说出海一趟回来的收益还会拿出一部分出来分给他们。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事真不真,但光是安家费和工钱就值得搏一搏了。

安于现状的人的确不在少数,但同样有许多人有冒险一搏的心。

以前很多人是不知道、甚至听都没听过出海这件事。

但相较于死,他们更怕穷!

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穷还可怕了!

【大量漕工的需求消耗掉了明初过量的劳动力】

【于是在上下都反对的情况下,郑和下西洋这事也就慢慢被搁置了】

【归根结底华夏是一个陆权国家,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深入海洋去讨生活】

【懂不懂什么叫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啊!】

【从丝绸之路首次开启世界各国的贸易开始,华夏在对外贸易这件事情上,一首秉承着一个相对佛系的状态】

【这种状态属于有最好,没有的话虽有有点可惜但是也能活】

【在汉到唐时期,因为战乱的缘故,从华夏去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断,在这段时间最急的不是华夏,而是彼时的欧洲和中亚国家】

【丝绸之路漫长繁华的贸易在许多时期,更是成了一些小国的经济支柱】

【那段时间丝绸之路断了的时候他们急的都要发疯了,为此不惜派出大量的人力来到华夏,希望能重新打通这条贸易线】

天幕上一个个画卷出现,将当时丝绸之路中断后,中亚和欧洲各国为了重新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