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点了点头算是赞同李鸿章的话,自古以来参与皇家宫斗的外人,大多没有得到好下场的。~比?奇,中\雯?王. ′首?发.
李鸿章又道:“这三年多,你经营有道!如今,朝廷骨干部队只有三支。你的武卫右军12万人、聂士成的武卫前军1.5万人,宋庆的毅军1.5万人,其他的大多不成气候,不提也罢了!”
袁世凯忙道:“中堂大人,说笑了!我只不过帮助庆亲王练兵罢了!”
李鸿章斜眼看了一下袁世凯。
袁世凯只好又“嘿嘿”一笑,但心里知道,不能再这样了,毕竟事不过三嘛。
李鸿章便见袁世凯表情,便知道他己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又道:“聂士成为人实诚,不善钻营,所以他的武卫前军也号称新军,其实装备大多为老旧单发步枪,而宋庆部粮饷来自河南,此地这几年大量百姓移民关外,又没有工商业,导致税赋大减,这毅军装备恐还不如武卫前军。”
袁世凯点了点头称是,心里也知道李鸿章这是有事情要交待,于是也不再有所保留,恭敬地道:“如今朝中盛传太后和皇上有间隙,作为臣子也不知要如何去做?”
李鸿章也知道袁世凯己经放开了,便道:“天家的家事不好参和!但是我此番署理两广总督,乃是太后懿旨,而充当变法马前卒的康有为,最后只得了六品小官,此亦为太后的旨意。+天?禧?晓?说*枉\ ·追·罪/辛?漳?节′此次出京之前,太后便在颐和园召见了我!”
袁世凯一听,先是一愣,但是很快抓住了重点,道:“太后为朝廷掌舵近西十载,根基深厚啊!但陛下正春秋鼎盛,若有误会,怕他日太后仙逝之后,到时候恐怕不妙!再者,时下变法乃世界潮流,逆水行舟,怕是不透!”
听到袁世凯说出这番话,李鸿章知道袁世凯没把自己当成外人,于是道:“先前我也是这般认为。只不过后来寻思,关外有岳兴华在,恐怕……!”
李鸿章故意不说后面的话,但是袁世凯自然明白的李鸿章的意思。关外的中华人民复兴党迟早要入关,恐怕将来朝廷都保不住,根本就不要担心光绪帝将来报复自己的问题。
李鸿章又问道:“慰亭,你觉得你的武卫右军跟人民革命军相比如何?”
袁世凯沉吟了一会儿,在自己曾经大哥面前,肯定要说实话,特别是现在是战队的时候,于是脸色微红道:“甲午年,我以浙江道台在辽东负责军械补给,便见过兴华练兵,我的练兵虽神似他的练法,但终究不如他,现下武卫右军虽有12万之多,扣除掌握在铁良手中的两万,我这十万新军恐不是人民革命军的对手。·艘¢嗖.暁!税_旺+ /嶵/鑫¨章`結\庚+辛\快,”
李鸿章点了点头,算是认可袁世凯的说法,又道:“这兴华在甲午年横空出世,屡战屡胜,未曾一败!我曾差人前往闽地泉州府,甚至派人到花旗国调查他的底细,竟然毫无收获,仿佛这人就是一个凭空出现的人。”
袁世凯也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曾打听过岳天的情况,唯一所得便是他是自花旗国归国,恰巧遇上甲午之战,最后凭一己之力,打下关外若大的江山。
李鸿章道:“且不考虑太后与皇上的间隙,倘若朝廷若有动荡,兴华举兵入关,慰亭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若是官样回答倒也简单,答曰:“死战到底!”即刻。
但是这显然不是李鸿章的答案,其实袁世凯心中早己经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不敢在李鸿章这个大佬面前说出来,万一李鸿章翻脸了怎么办呢。
李鸿章作为官场老油条,自然知道袁世凯心中所想,便也不等袁世凯答话,开口道:“昔日,长毛贼之乱,我追随先师文正公(曾国藩的谥号为文正)剿匪建淮军,纵横大江南北三十余年,不想毁誉于甲午一战,而先师创立的湘军亦是连战连败。如今,不管是朝廷动荡还是兴华入关,朝廷能依赖的军事力量便只有你这支武卫右军!”
袁世凯点了点头算是认可李鸿章的话。
李鸿章又道:“所以朝廷动荡对慰亭并非坏事,正是慰亭大展宏图之时,我看应该会连升三级,首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迟早便是慰亭!”
袁世凯听了心中颇为意动,其实他心中早有谋划,他所想恐怕是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没想去做的事情,但是袁世凯此时故作迟钝,一脸慌张道:“我未曾有此想法!”
李鸿章也不否认袁世凯的话,而是笑着说道:“时势造英雄,非个人所愿耳!若是朝廷动荡,慰亭的武卫右军按兵不动,你觉得局势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