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策化解我军困境?”
虽轻视刘协,但袁绍深知需顾全自身利益。
许攸答道:“确有一计!”
袁绍来了兴致,问道:“不妨说来。”
连郭图也好奇地看向这边。
许攸见众人注视自己,心中暗喜。
接着道出计策:
“主公可仿效当年诸侯讨伐董卓之事。”
“凭借袁氏声望,号令天下诸侯。”
“共同征伐刘备!”
“救天子于危难之中!”
听罢此言。
袁绍稍作沉吟,随即豁然开朗,心中狂喜。
“妙计!实乃高见!”
兴奋之中,袁绍立刻命许攸起草讨伐檄文。
许攸一边起草,一边向袁绍献策:“攻下刘氏后,主公应择机夺取青州,以固根基,再逐步谋划冀州、徐州等地。”
“子远所言极是,你真是我的张良啊。”袁绍捋须大笑。
……
兖州,颍川郡。
曹操听闻董卓被杀、天子迁至邺城的消息后,立即召集文武群臣商议。
大殿内顿时人头攒动,气氛紧张。
曹操端坐正中,左右分别是荀彧和程昱等文臣,武将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及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分列两旁。
“诸位应该都已得知此事了吧。”曹操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当前局势。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荀彧迈步上前,拱手说道:“主公,我们应当立即派遣使团前往邺城,送上厚礼,以示颍川对朝廷的忠诚。”
此话刚落,夏侯惇冷眼一瞪,嗤之以鼻:“派使者去邺城表忠心?刘备有何德何能?”
曹洪也附和道:“确实,刘备妄称皇叔,自从推恩令颁布后,各地刘姓之人皆敢冒充汉室宗亲。”
众武将议论纷纷,对刘备的皇叔身份表示质疑与不满。
程昱摇头道:“仅派使者去邺城,诸位只知表面,未知深意。”
表面与本质相异。
曹操大笑:“诸位稍安勿躁。”
待众人安静后,曹操继续道:“文若所言甚是,颍川确应遣使至邺城,以示忠诚。”
其中奥妙,唯曹操心中明了。
曹仁进言:“主公,即便如此,此重任仍应由州牧刘岱派遣。”
而非曹操亲为郡守者。
曹操捋须说道:“刘岱未必愿意。”
“如今局势已变,各有所思。”
尽管曹操身为颍川郡守,隶属兖州牧刘岱麾下,
但他并未遵从刘岱号令,另立门户。
自曹操到颍川,相继得荀彧、程昱等智囊。
后又借荀彧之力招募将士,广纳贤才。
如今部下兵员已达十余万,势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