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释放了凤阳监狱中的囚犯,斩杀了凤阳留守朱国相。
凤阳是明朝皇室的 “祖陵所在”,皇陵被焚对明廷是沉重的政治打击,崇祯帝闻讯后痛哭流涕,下令处死负责凤阳防务的官员。此役不仅动摇了明朝统治的精神根基,也极大地鼓舞了各地农民起义的士气,成为明末农民起义走向高涨的重要标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外,这一年其他各路起义军也按计划在陕西、河南、湖广等地展开袭扰,牵制了大量明军兵力,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统治秩序。这一年的行动,使农民起义军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管你信不信迷信,自从朱家祖坟被刨之后,不管崇祯帝如何努力,大明的统治力就是江河日下,连转机都没有出现过,这些看不见的气运你可以不理会,可自从朱家祖坟被刨之后,世人都坚信朱家气数已尽,从此大明朝的文臣武将都对大明失去信心,不断有高官投降义军和后金,朝廷失去威慑力,贪官污吏更是无所顾忌地向贫苦百姓榨取最后的血汗。
当时流传的话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把所有的老百姓都裹挟,成为他们攻城的炮灰,让老百姓填护城河,在起义初期,部分缺乏组织纪律的农民军部队,因粮草短缺,对普通百姓的财产进行劫掠。尤其是在转战过程中,一些流动作战的小股部队,未能有效约束士兵,出现过强取粮食、财物的情况,给当地百姓带来困扰。
随着起义规模扩大,为了扩充兵力和维持作战需求,一些农民军会强制青壮年加入军队,若有反抗可能会采取强硬手段。同时,在控制区域内,为筹集军饷和物资,向百姓征收过重的赋税或徭役,增加了民众负担。
农民军与明军的长期战争,对地方生产和生活造成破坏。城池攻守、军队过境等过程中,导致农田荒芜、房屋损毁,百姓流离失所。这种破坏并非农民军刻意针对百姓,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确实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遍查史料,就没有看到明末农民起义军组织生产的,哪怕是演义小说里面都没有看到农民起义军重视生产,他们的出现只是让本来就困苦不堪的老百姓更雪上加霜,农民起义军后期队伍里面也是贪污腐败严重,他们杀贪官只是让自己成为贪官,所以他们的行动就谈不上正义,想自己做皇帝的人跳出来杀人都不是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