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最强,即便未经历商鞅变法的秦帝国也难以抗衡。
然而商鞅变法后,秦帝国迅速崛起,不仅富国强兵,还夺回了原本属于魏的河西之地。
如今魏国缺乏优秀将领与贤臣,仅靠信陵君魏无忌维持大局,才保住国家根基。
两位主将就座后,赵魏出征将领依次入席。
“庞煖上将军,此番由您统领大军讨伐秦帝国,韩国境内定能收复故土。
此次行动还需仰仗您的智谋,但凡上将军有所指示,魏泰必将全力以赴,我魏国八万将士听从调遣。”
魏泰对庞煖行礼,语气谦逊而恭敬。
战场上,盟军须明确主次。
庞煖作为赵国名将,威名显赫,魏泰清楚自己的地位低于对方。
“哈哈哈哈!”
“魏泰公子果然通达事理,不愧是信陵君最器重的晚辈,深得其真传,信陵君后继有人了!”
见魏泰如此明理,庞煖十分满意,开怀大笑。
“多谢上将军夸奖。”
“此次征伐秦帝国旨在收复韩国失地,家伯早已表明态度,我魏军必定全力以赴。”
魏泰随声附和。
“无需担忧。”
“赵魏的战略布局已准备妥当,秦将赵迟、秦吏冯去疾皆受重伤,生死未卜,韩国境内的秦军群龙无首,我军攻城略地易如反掌。”
庞煖自信满满地说。
此时韩国局势堪忧。
即便是素来主张谨慎的庞煖也不得不调整策略,毕竟他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韩国失去主将与政要,这个机会稍纵即逝。
一旦错过,等到秦帝国派蒙武这样的猛将来镇守韩国,那便坚不可摧。
庞煖深知机会宝贵,在与魏国联手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上将军。”
“韩境的状况两国皆知,但我总觉其中有蹊跷。”
魏泰神色凝重。
庞煖点头赞许:“魏泰公子洞察此事,可见你承袭了信陵君的睿智。”
“上将军所虑极是,我亦心生疑虑。”
“赵迟身份特殊,然而在出兵前,我已查实韩境确有异动。
秦雍城大营正秘密调动兵力增援韩地,而潜伏于秦廷的密探回报,秦王甚至派遣亲信御医夏无且前往韩境。”
“刺杀之后,驻守韩境的秦军迅速集结至南阳,显然是防范我军。
若他们毫无戒备,我或许会迟疑,但他们如此警觉,足见其内心的不安。”
魏泰点头认同。
魏国相较赵国实力较弱,情报也远不及赵国详尽。
“由此可知,韩境确实发生变化。
赵迟与冯去疾大概率已重伤或丧命,这对我们从秦帝国手中收复韩地更为有利。”
魏泰附和道。
“魏泰公子。”
“此次战事关乎我赵国门户安危,贵军粮草是否充足?”
“请上将军宽心,我军八万将士粮草充裕,足以支撑半年持久作战。”
魏泰自信满满地回答。
“如此甚好。
我赵军粮草略显不足,仅能维持月余,到时还望魏泰兄鼎力相助。”
“上将军但有所需,赵魏同宗,共赴时艰,任何事宜均可商议。”
魏泰爽朗一笑。
魏泰安慰道:“请放宽心,晋地本为一体。”
庞煖随即承诺:“退敌之后,韩地所得必公正分配。”
魏泰与众将闻言,神情稍显放松。
“我等愿听从庞煖上将军调度。”
魏泰领众人答道。
“很好。
明日即攻南阳。
趁秦军士气低落,十日内必克此城。
再有十万韩军暗中助力,半年内必能驱逐强秦。”
“诸位若全力以赴,必能破敌。”
庞煖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