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再无主力防守,不出数月,除代地外的诸多城池必将落入我军之手。”
“此外。”
“魏无忌仍在边境驻守。
王翦上将军出兵赵国后,魏无忌本欲出兵阻击,但桓漪上将军率蓝田大营赶到,迫使魏无忌撤退。
为防备魏无忌,桓漪上将军留十万大军戍守边境,魏国之患至此解除。”
李信禀报道。
“如此看来,局势对我军极为有利。”
赵迟点头说道。
“这一切皆因上将军在南阳取得的大捷,否则难以重创赵魏,我大秦也不会有如此良机。”
王贲随即笑赞。
“正是时机。”
赵迟微微颔首。
此刻,任嚣自邯郸城走出,策马至赵迟面前。
“局势如何?”
赵迟问。
“回上将军,城外投降士兵已押入一半,余下正在押送途中。
然现下有一难事,赵军伤员众多,这些伤兵应如何处置?是全力救治还是听天由命?”
任嚣恭敬请教。
“对重伤难治者,予以体面安排。”
赵迟说道。
“对轻伤及中伤者,务必全力救治。
现有金疮药将尽,可从函谷、蓝田两地营地调配补给,确保每位伤员都能存活。”
赵迟下令。
“末将遵命。”
任嚣恭敬领命。
“上将军,是否如在韩时一般接纳降卒?”
王贲好奇询问。
“确是如此。”
“今赵国即将……归附,彼时降卒皆可收编。”
“降卒虽为敌军,却受廉颇训练,乃精锐之师,且同宗同源。
若轻易杀害,不仅悖逆天理,亦损同胞情谊。”
赵迟语气严肃。
赵迟神情庄重:“我所求唯大秦一统,炎黄安定,族内无争。”
话语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亦流露对同族的深情。
“上将军胸怀宽广。”
王贲与李信齐齐施礼,目光满含敬意。
过往大秦对待降卒多沦为奴隶或炮灰,受尽折磨。
然降卒虽出身敌国,实则与大秦血脉相承。
“罢了。”
“两位既到,不如入城详议后续战略。”
赵迟微笑提议,“赵地广阔,先收复代地外之处,此过程或需数月。”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