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击破魏边防,直趋大梁。”
"父亲,此信可是由赵迟将军送来?" 王贲问。
"正是。” 王翦点头承认。
"赵迟将军欲亲率大军灭魏,还特别要求您的协助,但此事似乎尚未得大王首肯。” 李信疑惑道。
"这是大王的密令。” 王翦淡然一笑,随即取出另一份密令。
众人观阅后,发现密令写道:"晋、韩、赵既已合谋,灭魏大局已定。
然战局多变,消息从赵地传至咸阳需时。
现特授赵迟将军全权处置灭魏事务,若有指令,当依从调遣,共襄大业。”
此密令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将灭魏战役主导权授予赵迟,同时要求王翦及函谷关大军听其号令。
"大王竟如此信赖赵迟!"
"无需上报咸阳战况,灭魏全凭赵迟将军决断。”
"这般荣耀与信任,前所未闻。”
王贲、李信等人阅毕密令,皆感震撼。
这显示秦王对赵迟极为信任,赋予他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权力。
"大王目光深远,智谋卓绝,断不会失察。”
"赵迟才略远超于我。”
"有他主持灭魏,我秦帝国便可稳固天下。” 王翦微微一笑,毫无怨言。
即便让一员年轻上将军指挥自己,军中或许会有非议,但王翦对秦室忠贞,对圣旨毫无异议。
此外,当年灭赵之战,若非赵迟劝降李牧,即便获胜,他也和桓漪难逃重大损失,锐士亦会大量伤亡。
故此,王翦与桓漪均对赵迟心怀感激。
"好了。”
"赵迟已有书信传来。”
"我们不可违逆其意。”
"即刻发布军令。”
"函谷关出兵,伐魏。”
"务必将魏无忌及所有魏军诱至我边境。”
"如此赵迟用兵便更为顺畅。”
王翦严令下达。
"遵命。”
王贲、李信等将领齐声回应,随即离去筹备出征事宜。
"赵迟。”
"这般年纪便具此才识,得大王重用实属有幸。”
"未来。”
"赵迟于我大秦而言,将是另一武安君,甚至可能超越武安君。”
"只是。”
"年轻人难免轻率,我大秦统一后,诸公子必争储位。
望赵迟明辨局势,莫陷争斗,否则后果难料。” 王翦低声道。
……
魏国,大梁,朝堂之上。
魏王假端坐正位,满面忧色。
自赵、韩两国为秦所灭,他日日惶恐不安。
魏国的外交使团自咸阳归来,满载失望。
齐、楚、燕三国的使者同样无功而返,未能劝说秦廷停止战事。
魏王假因此终日忧虑,唯恐秦军随时南下攻打魏国。
面对此情此景,他束手无策,除了内心的恐惧,只能期待战争推迟或秦廷放弃对魏国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