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迷惑地追问。
桓漪虽未开口,但脸上的神情已暴露了他的震惊。
祖龙对此早有预料,因为此事一旦公开,必将引发天下震动。
无论何人,都无法想象赵迟会有这样的身份。
即使支持其他公子的人,也未曾料到。
祖龙再次强调:“赵迟是我的儿子,长子,大秦的嫡长子。”
王翦与桓漪陷入沉思,内心翻腾着复杂的情绪。
赵迟不仅是外臣,更是大秦王室的一员,乃大王亲生子嗣。
大王突然要求他们对赵迟效忠,甚至不惜牺牲性命,至此,众人终于明白缘由。
王翦与桓漪在无意间注意到身旁的蒙武,不禁疑惑询问:“老蒙,你早就知晓武安君是陛下的亲子吗?”
蒙武含笑回答:“我本应最先得知,甚至比陛下更早。”
“你如何能比陛下更早知道?”
蒙武答道:“赵迟自幼在雍城李家村成长,并非生于后宫。”
“难道陛下在民间也藏有佳人?”
桓漪震惊地看向祖龙。
若非祖龙亲自确认,他们绝难置信。
“诸位可曾忘记,陛下登基前,曾有一位夫人陪伴左右?”
蒙武提醒道。
此话一出,王翦与桓漪对视,脑海中浮现二十多年前的情景。
彼时,他们虽已为地方主将,却未进入权力核心,也不被祖龙重视。
那时,祖龙刚登基,赵姬及宗室权贵掌控大权,包括王权、军权和政务。
然而,鲜有人知,祖龙即位初期遭遇剧变,这是他意气风发时首次遭受重大打击。
“那位女子……夏玉房?”
桓漪问。
“当年,太后和宗室反对立夏夫人为后,不久后夏夫人便悄然离开咸阳。”
“难道武安君是夏夫人的儿子?她离开时已有身孕,便是如今的武安君?”
王翦与桓漪迅速得出结论。
醒悟后,王翦注视祖龙问道:“大王是否欲立武安君为太子?”
桓漪抬眸等待回应。
祖龙语气坚定:“不仅立迟儿为太子,还将追封其母为王后。
此事毋庸置疑。”
话语间流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若立武安君为太子,他将成为君王。
我大秦将迎来一位贤明君主。
相较宫中其他皇子,武安君的能力远超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