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我的才能会被承认;总有一天,我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
"这一天必定会到来。”
韩信神情执着。
时至今日,天下大变,民心归于大秦,仁政施行,四方安定。
……
秦王殿内,文武百官庄严肃立,气氛凝重。
高台之上,祖龙端坐王座,嬴迟居于下方稍低处,父子二人俯视群臣。
"臣等叩见大王、太子。”
"愿大秦永固,愿大王、太子万寿无疆。”
众臣齐声高呼。
即便祖龙尚在位,嬴迟在群臣心中已如天柱般稳固,地位不可撼动。
"诸位免礼。”
祖龙抬手示意,声音响亮。
"谢大王。”
"谢太子。”
群臣落座后,太监高声宣示:"有事奏报,无事退朝。”
"启禀大王、太子,"
"今我大秦天下已安,新政全面铺展,殿下所定十五字国策顺利实施,文化统一,天下归一。”
"殿下赐予的圣物已遍行全国,百姓再无忧虑。”
"此盛景,由大王与太子共创。”
"当下大秦境内,百姓感念君恩,各地纷纷为大王与太子建祠祭祀,民心尽归大秦。”
"当今之世,盛世初现,我华夏子孙将享万世昌隆。”
冯去疾出列奏道:"臣等恭贺大王,恭贺太子。”
满朝官员皆面露喜色,齐声喝彩。
自大秦起兵平定天下以来,岁月荏苒已十有一年,距那场变故亦近四年。
如今的大秦,繁荣昌盛,这辉煌由祖龙与嬴迟共同守护。
百官一心,共襄盛业,盛世之中,人人倍感荣耀。
祖龙听罢这些赞誉,嘴角微扬,余光掠过嬴迟,眼中满是欣慰。
这盛景的成就,虽由祖龙坐镇王座,但实则掌控全局的是其子嬴迟。
车同轨、书同文,以及诸多国策,皆出自嬴迟之手。
“天下安定,先辈托付的重任已成。
而今让大秦更强大的使命,便交付于迟儿。
他执掌大局后,必能统领四方。”
祖龙心中早有定论,今日正是时机,大秦当由嬴迟掌舵。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再无纷争,民生稳固。
大秦创下前所未有的功业,此功非我所有,乃属吾儿嬴迟。”
祖龙环视群臣,语气威严,无人敢异议。
自嬴迟执政以来,大秦焕然一新,令百姓安心。
“昔年许诺,天下大定之时,我与迟儿共赴泰山祭天告地。
如今天下已定。”
“承诺之事该兑现了。”
祖龙再次开口。
话音未落,韩非出列禀报:“大王,泰山封禅事宜,臣已妥善安排,郡守亦已筹备完毕,只待大王与太子登临泰山即可完成封禅。”
“韩相办事妥当。”
祖龙当即称赞。
转向嬴迟,祖龙问:“迟儿,何时启程前往泰山?”
“大秦局势稳定,随时可动身。”
嬴迟答道。
泰山封禅乃千秋万代的大事,嬴迟深知参与其中的意义,也思索系统是否会有奖励。
千古一帝开创封禅先例后,历代无不以此为荣,唯外族例外,炎黄子孙皆视之为身份象征,可见封禅对后世影响深远。
“甚好。”
“五日后启程前往泰山封禅。”
祖龙下令。
“臣等遵旨。”
百官齐声响应。
泰山封禅如此盛事,无人愿错过,对朝臣而言,这或许是新时代的开端。
“迟儿,一年前,在十五字国策施行前,你曾承诺若成功便给众人惊喜。”
“此刻正是兑现承诺之时。”
祖龙望向嬴迟,微笑说道。
“我岂会忘却说过的话。”
嬴迟轻笑起身,俯视群臣。
“岁月流转。”
“我所掌最大秘密,也是大秦最大的秘密,该公之于众了。”
嬴迟沉声宣布。
“大秦最大的秘密?”
群臣中,修习武道者虽镇定,其余人却睁大双眼,满怀期待地注视嬴迟。
此番,嬴迟未多言,仅缓缓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