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苏明理依旧是天刚破晓便赶到了周夫子的学堂。+b¢o+o_k′z¨u¢n¨._c+o?m~
今日,周夫子果然如昨日所言,开始正式教授他执笔之法与楷书的临摹。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写得一手好字。
不仅是科举考试的“门面”,更是文人风骨的体现。
大周王朝的科举,对考生的书法有着极高的要求。
字迹潦草或不规范者,即便文章写得再好,也可能因此而被黜落。
周夫子先是耐心地讲解了正确的执笔姿势。
指实、掌虚、腕平、肘起,以及运笔的要领。
中锋行笔,力求笔画圆润饱满,富有弹性。
苏明理前世虽然也用过毛笔,但多是浅尝辄止,并未系统学习过。
此刻,他凝神静听。
他毕竟拥有成年人的灵魂,对周夫子所讲的执笔奥妙理解得极为透彻,远非寻常孩童可比。
加之他那远超常人的专注力,以及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几分身体协调天赋。
他能清晰的感知并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手腕和指节,努力将每一个动作都调整到周夫子所要求的标准。
因此,尽管他的手指因为年幼而略显纤细,力量也尚有不足。
但他很快便掌握了正确的执笔要领。
那标准而稳定的姿势,让一旁观察的周夫子都暗暗称奇,心中更是对这个弟子的天赋赞叹不己。
接着,周夫子拿出了一本不知从何处寻来的,略显残破的《颜氏家庙碑》拓本,作为苏明理的临摹范本。
“颜体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最适宜初学者打好根基。”
“你且从这最基础的笔画开始临摹,每日不可少于百字,务求形神兼备。”周夫子叮嘱道。
苏明理恭敬地应下,小心翼翼地铺开母亲给他的那几张珍贵的草纸。
蘸饱了墨,开始了他第一次正式的临帖。
他下笔沉稳,心无旁骛。/武¨4,墈-书? ¢嶵^歆′蟑*踕?哽-辛′快¨
虽然是第一次系统地临摹颜体。
但苏明理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和对汉字结构的深刻理解,竟也能写出几分颜体的神韵。
笔画虽然略显稚嫩,但起承转合之间,己隐隐有法度可循。
周夫子在一旁看着,捋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
如此天赋,如此悟性。
假以时日,苏明理在书法上的成就,恐怕也会远超常人。
与苏明理一同在学堂学习的另外三名孩童,分别是比他大两岁的李家小子李二牛,大三岁的张家小子张石头,以及最大的,己经十岁,据说是镇上某个小商户的儿子,名叫钱小宝。
这三人平日里在学堂中也算是比较用功的,但资质都属平庸。
他们昨日己经被苏明理那过目不忘的背书能力震惊得不轻。
今日又看到他初学执笔临帖,便有模有样,心中更是百味杂陈。
尤其是那钱小宝,因为家里略有些钱财,平日里在几个同窗中隐隐有些自傲。
他学写字也有一年多了,自认字还算写得不错,时常得到周夫子的几句夸奖。
此刻看到苏明理这个新来的小不点,不仅背书厉害,连写字都似乎一点就通,心中顿时生出几分不服气和嫉妒。
待到周夫子去后院小解的当口,钱小宝便凑到苏明理身边,探头探脑地看着他临摹的字,撇了撇嘴道:“喂,新来的,你这字写得也不怎么样嘛,歪歪扭扭的,跟蚯蚓爬似的。”
李二牛和张石头也围了过来,带着几分好奇和看热闹的心态。
苏明理并未抬头,依旧专注于笔下的字,淡淡地说道:“学生初学,笔力不逮,还请师兄指教。”
他不想惹事,但也并不代表着他就怕事。
钱小宝见他态度谦和,反而更觉得他是在故作姿态。,齐^盛-暁?税?蛧¨ `已_发?布_最_歆?璋+截·
他心中愈发不爽,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指教谈不上,只是看你这般用功,却不得其法,替你可惜罢了。”
“我学写字可比你久多了,不如我写几个字给你瞧瞧,让你开开眼界?”
说着,他便想去抢苏明理手中的毛笔。
苏明理眉头微皱,手腕一沉,巧妙地避开了钱小宝伸过来的手。
他抬起头,平静的目光看向这个比自己高出大半个头的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