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寒门小神童 > 第108章 光宗耀祖的唯一阶梯,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108章 光宗耀祖的唯一阶梯,虽九死其犹未悔!

饭后,苏明理又与家人闲话了一阵家常。?y^o?u!s,h/u/l\o^u`./c~o\m/

他听母亲张氏说了些村里的变化,关心了大哥苏明德的农事,也逗弄了一会儿越发活泼可爱的小侄儿苏启明。

夜渐渐深了,一家人带着满足的笑容各自歇下。

接下来的几日,苏明理在家中享受着难得的清闲与亲情。

他白日里会指点一下大哥苏明德认些常用的字词,或是帮大嫂王氏看看她新编的竹器图样是否还有改进之处。

偶尔也会有族中长辈或相熟的乡邻上门,带着些许土产,与苏大山夫妇闲聊几句,顺便也想看看这位名声在外的“府试案首”,沾沾喜气。

苏明理都以礼相待,言语谦和,不卑不亢,更让乡邻们觉得这位“文曲星”不仅有才华,品性也是极好的。

苏家村更因为出了苏明理这样一个连中两元案首的读书人,整个村子的精神面貌都似乎昂扬了不少。

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便是苏明理的种种“传奇事迹”,以及对他未来能够高中举人、进士的无限期盼。

村里人对读书识字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不少人家都开始勒紧裤腰带,琢磨着送自家孩子去启蒙。

苏氏族长苏守义更是趁热打铁,在族会上正式提议,要拿出族产,重修村学,聘请良师,为苏氏子弟提供更好的读书条件,此举得到了全族上下的热烈拥护。

苏明理深知家人的期盼与乡邻的厚爱,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家中陪伴了父母兄嫂约莫十数日,享受了这份淳朴的温情之后,他便再次向家人提出了返回县城的打算。

他心中清楚,府试之后,紧接着便是由学政大人主持的院试。

按照往年的惯例,学政大人巡回各府,主持院试的时间通常在夏末秋初。

算下来,留给他的备考时间己不足两月。^x-x.k`s^g?.+c¨o¢m/

这院试乃是考取生员(秀才)功名的关键一关。

一旦通过,便算是真正踏入了士林,拥有了参加更高层次乡试的资格。

辞别了依依不舍的家人,苏明理再次踏上了前往清河县城的路。

这一次,他的行囊中不仅装着家人的牵挂,更装着整个苏家村乃至苏氏一族沉甸甸的期望。

他知道,这短短的两个月,将是他冲击秀才功名的关键时刻。

只有顺利通过院试,取得那生员的身份,他才能算是真正踏入了士林的门槛,摆脱“童生”的白身。

然而,他也深知,这世间素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这“秀才”二字,本身便意味着一份功名,足以令其在乡里获得一定的尊重与体面。

凭借这份识文断字的本领和生员的身份,若安于现状,在乡间设馆授徒,或为殷实之家掌管些文书账目,再或者经营些许田产铺面。

虽未必能大富大贵,但维持一家温饱、过上比寻常农户更为宽裕的日子,并非难事。

从这个角度而言,秀才本身,并非注定与“穷”字挂钩。

那为何又有“穷秀才”之说广为流传呢?

究其根源,这“穷”字,更多是描绘了那些胸怀鸿鹄之志,不甘心止步于秀才功名,立志要在科举之路上登峰造极的读书人。

他们将秀才仅仅视为一个起点,一个通往更高荣耀的阶梯。

为了那三年一度的乡试,为了那令人神往的举人身份乃至更高的进士及第,他们不得不将几乎全部的光阴、精力乃至家财,都孤注一掷般地投入到下一轮更为严酷的竞争之中。

日复一日的苦读,年复一年的备考,让他们无暇旁顾,疏于生产经营,所有的资源都消耗在笔墨纸砚和漫漫的科考征途之上。+墈,书\屋_ ¢已.发\布_罪^辛?蟑-结?

若非家底异常丰厚,或是能得到宗族不遗余力的长期资助。

在这漫长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攀登过程中,生活陷入困顿,捉襟见肘,便成了多数追求更高功名者的常态。

这便是“穷秀才”之“穷”的真正写照——那是为远大前程而付出的代价,是向上攀登时必然经历的清苦。

秀才虽己身负功名,享有免除部分徭役、面见官长无需跪拜等些许体面。

但若将此作为跳板,一意向上,则其间的艰辛与清贫,远非外人所能想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那“富举人”。

一旦能够在那三年一度的秋闱大比中力争上游,考取“举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