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执掌南郑后,第一件事就是澄清吏治。^x-x.k`s^g?.+c¨o¢m/
他先是把原先买官时相识的邓功曹王主溥给推荐到了郡里,以免碍手碍脚。
这俩人升了官也很高兴,没有察觉到刘安对他们的不满。
陈从很是不解,不知道刘安现在成了他们上司,为什么要放过这两个中饱私囊的人。
刘安解释道。
“嘿,怎么说也是靠这俩人发家的,我若处理他们,会被人说过河拆桥,不念旧情。何况现在邓令成的叔父还是郡尉,以后有些事还得指望他,不能做绝。”
陈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下整个南郑都是自己人,那俩人处理不处理,其实已经无伤大雅。
上下官员安排妥善后。
刘安就开始鼓励发展生产,重视商业,因为有甄家资金注入的缘故,南郑的商业也慢慢繁荣了起来。
往西,有商队往凉州甚至羌地做买卖。
往南,有汉中酒流入蜀地。也有蜀锦转运而来。
往东,往西,洛阳和长安也都开了不少甄家分号,涉及的买卖遍布各行各业。
然后是村子的发展,最初的陈家村现在也发展为陈城,融合了周围王家村等几个村子,人口也有近万。
刘安就以陈城和猛城为中心,在南郑和沔阳各设置了一处据点。′E?Z^小+说?网_ \追.最`新′章+节\
两座城内从学堂、讲武堂到战车坊、工匠坊、铁匠铺再到骑兵营、弓兵营、弩兵营、步兵营等一应俱全。花费资源打造兵器盔甲,武器装备。
刘安定的目标是在年前招募一万青壮,至少打造出一千甲胄。招募的范围是整个汉中,而不仅仅是南郑,南郑可没那么多人口。
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还不能放在明面上,各县官府有的虽有所察觉,近的有苏固在上面罩着刘安,远地的有何进打过招呼,各级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发展生产都在正轨。
到了九月,又一阵秋收过后。
刘安察看着南郑的税收,想到了此时祸害百年的世家。
“接下来该动动世家了,这些家伙们藏的好东西可不少。”
汉中的世家大族不多,数得上号的也就张氏和李氏,其他小家族也就是邓郡尉所在的邓家,田产、依附的佃户都不多,属于不入流之列,刘安懒得管他们。
张氏,也就是张道陵家族。现在领头的正是天师道的张修,他们家族在巴郡和汉中都有势力,不过占据的多是山头,筑有道观发展信徒,靠的是五斗米教。
刘安之前已派遣了王当等人,做了些部署。
汉中南郑李氏在东汉末年出过司徒李郃,其子李燮官至河南尹,家族长期活跃于汉中及中原地区。.k¢a′k¨a¢w~x¢.,c·o*m¢
不过到了灵帝时期李家已经不行了,几乎没人在朝廷做官,现在当家的是李历。李陵也算是李家旁支,不过如今却疏远许多了,
刘安召集诸位下属商议,
“现在要对付的就是李家了,李陵你应该有所了解,大致说说情况吧。”
李陵起身道。
“李家发家于和帝时期,曾经做过司徒,家族一直以汉中为根基。现在的李家有坞堡七座,隐匿的人口能有五六万,家财更不用说了,只可恨,听我爷爷讲,当年分家的时候没有给我家分一个铜子儿。”
说罢,李陵还煞有介事的地锤了锤桌子。
“嗯,意料之中。”
刘安又给众人普及了一下世家的危害。
“世家,通过联姻绑定,大的能控制朝堂,小的也能左右地方,他们通过权力输送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控制上升通道,让底层人给他们为奴为仆。重要的是他们兼并土地,把土地从国家从底层百姓手中骗出来,为自己所有。那无地可种的百姓交不起税,想活命。就只有依靠世家。”
“如此循环往复,世家就越来越富有,百姓越来越难过,国家也收不上税,国家没钱,就只能更加地压榨百姓。”
“所以我们要治理世家,把人口和土地从他们手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换来长治久安。”
众人若有所思,他们大多出身底层,这样的事没见过也听过,陈从首先开口道。
“可世家是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把利益送出呢?”
“说的话,脑子越来越好了。”
刘安笑道。
“那就只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有更大的利益让他们心甘情愿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