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14章 李翔拜师

第14章 李翔拜师

汉元年冬,汉中城被初雪染成素白。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李超踏着积雪前往汉王行宫,靴底碾碎薄冰的脆响,与腰间玉佩的叮咚声交织。前日在军议上,刘邦谈及治理三秦需广纳贤才,言辞间对萧何统筹粮草、制定律法的才干赞赏有加。这个瞬间让李超心中一动——若能请动这位"镇国家,抚百姓"的能臣教导李翔,或许正是践行"立世家"遗愿的关键一步。

行宫内炭火噼啪作响,刘邦正与萧何核对关中赋税图册。见李超入内,汉王笑着推过案上酒爵:"李卿来得正好,萧丞相刚算出,巴蜀粮草再支撑十万大军半年也绰绰有余!"

李超并未急着落座,而是整衣拜倒:"臣今日冒昧求见,并非为军务。"他抬头时,正对上萧何温和而审慎的目光,"犬子李翔年方十一,自随臣入汉中,每日苦读兵书战策。然臣深知,欲成大器,仅通兵法远远不够。"

刘邦饶有兴致地放下竹简:"哦?依卿之见,还需学些什么?"

"治国之道,民生之术。"李超字字清晰,"如萧丞相这般,既能在后方筹谋粮饷,又能制定律法安定民心,方是乱世安身立命的根本。-齐.盛.暁*说+蛧_ ,追/罪_鑫/璋/劫~臣斗胆恳请大王,准许犬子拜萧丞相为师!"

殿内突然陷入寂静。萧何手中的狼毫悬在墨砚上方,墨汁将落未落。刘邦摩挲着下巴,目光在李超与萧何之间来回游移。这个请求看似寻常的师徒之谊,实则暗藏深意——萧何作为刘邦最信任的股肱之臣,若收李翔为徒,不仅是对李家的恩宠,更意味着两个家族将建立起微妙的政治纽带。

"萧卿意下如何?"刘邦突然开口。

萧何这才将笔搁下,起身行礼:"臣愧不敢当。只是......"他转向李超,目光中带着几分考量,"令郎若真心向学,臣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老夫治学极严,若李公子吃不得苦,中途退缩......"

"犬子若敢懈怠,任凭丞相责罚!"李超再次叩首,额头几乎触到冰凉的地砖。他心中清楚,这个机会千载难逢。萧何不仅是刘邦集团的"后勤中枢",更精通秦朝典章制度,这些知识正是李氏家族迈向世家之路不可或缺的基石。

三日后,拜师礼在萧何宅邸举行。-r¢w/z+w¢w\.*n,e·t_李翔身着崭新的玄色儒衫,在父亲的注视下,恭恭敬敬地向萧何奉上束脩——十块腊肉、一卷竹简、还有李超特意准备的蓝田美玉。萧何抚摸着少年头顶,将一本《秦律辑要》递到他手中:"从明日起,卯时三刻,准时来书房。"

当天夜里,李超在书房将父亲的遗嘱又看了一遍。烛火摇曳中,"立世家"三个字仿佛有了新的注解。苏卿端来一碗热汤,见丈夫盯着墙上的"忍、隐、谋"三字出神,轻声道:"让翔儿拜相爷为师,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超将汤一饮而尽,"萧何是汉王最倚重之人,跟着他学,既能得真才实学,又能让汉王看到咱们的忠心。"他握住妻子的手,"放心,我己叮嘱翔儿,在萧府要谨言慎行,只学本事,不问政事。"

此后数月,李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日天还未亮,他便跟着萧何的书童穿过晨雾,前往丞相府。书房里,萧何不仅教他研读《商君书》《管子》,还让他参与整理户籍、核算赋税。有一次,少年因算错一笔账目,被萧何罚站了整整两个时辰,首到把全汉中的粮仓储量背得滚瓜烂熟才作罢。

这些严苛的训练,渐渐在李翔身上显露出成效。一日,刘邦视察军粮库,李翔竟能脱口而出各粮仓的存粮数量、出入记录,甚至指出几处管理漏洞。汉王大为惊讶,当场夸赞:"萧丞相教出来的弟子,果然不同凡响!"

然而,平静的学习生活下,暗流正在涌动。随着汉军在关中站稳脚跟,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项羽派使者暗中联络巴蜀豪强,散布"刘邦必败"的谣言;而刘邦麾下,也有将领嫉妒萧何的地位,在暗中诋毁。这些消息,都通过李超安插的眼线,源源不断地传入李家。

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李超将浑身湿透的密探迎进书房。听完汇报,他望着窗外的雨幕,陷入沉思。这时,李翔抱着一摞竹简进来,准备向父亲请教课业。少年的目光扫过桌上的密信,突然开口:"父亲,那些说萧老师坏话的人,是不是想离间汉王与丞相?"

李超心头一震,仔细打量儿子:"为何这么说?"

"萧老师教过,'欲灭其国,先乱其政'。"李翔将竹简整齐码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