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每日发放粮食工钱。数月间,蜿蜒数百里的黄河大堤巍然屹立,不仅解决了水患,更让数万流民得以谋生。当堤坝合龙的那一刻,百姓们高呼“李公在世”,将李文高高抛起。
然而,长期的操劳彻底拖垮了李文的身体。初元三年,他在巡视完最后一处水利工程后,突然口吐鲜血,晕倒在田埂上。病榻前,汉元帝握着他的手,泣不成声:“先生若去,朕如失臂膀!”李文强撑着最后一丝气力,将一卷《牧民要术》递给新帝:“陛下...以民为本...李氏...世代...”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
消息传回赵郡,李则连夜策马狂奔三百里,却只见到父亲的遗体。他抚尸痛哭,哭声响彻整个李府。但很快,他便擦干眼泪,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在治丧期间,他仍坚持处理政务,妥善安置了因灾流亡的百姓。
汉元帝追赠李文为“太傅”,谥号“忠肃”,并下旨将其画像悬挂于麒麟阁,与霍光、李政等人并列。出殡那日,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披麻戴孝,送这位鞠躬尽瘁的顾命大臣最后一程。而在赵郡,李则继承了李氏的家风,继续践行着“忠君爱民”的祖训,将赵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大汉王朝最稳固的后方之一。
时光流转,李氏一族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的忠魂,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着大汉的万里江山,也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了家国天下,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每当夜幕降临,长安城的百姓们望着天空,仿佛能看到,李超,李守、李政、李文等人的身影,在星河中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