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1章 刘秀欲废后,李游劝谏

第1章 刘秀欲废后,李游劝谏

建武十七年盛夏,洛阳城暑气蒸腾如沸鼎。¢看?书¨屋* ^最!辛,璋′结¨庚/鑫,快,南宫宣德殿内,青铜冰鉴镇着的瓜果泛着凉意,却难消殿中凝滞的气氛。刘秀斜倚在蟠龙榻上,素色葛衣浸透汗渍,案头堆满密奏——皆是郭圣通近日苛待宫人、干预皇子教育的罪状。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阴丽华亲手缝制的香囊,檀木窗棂外蝉鸣聒噪,更添心绪烦乱。

"宣大司农李凛!"刘秀突然掷下竹简,青玉镇纸在案上撞出脆响。阶前执扇的小黄门浑身一颤,跌跌撞撞奔出殿外。

半个时辰后,李凛汗透重衣踏入殿中。他刚从河东盐铁工坊归来,粗布短褐还沾着铁屑,望见刘秀阴沉的面色,心中顿时警钟大作。"陛下急召臣入宫,可是河东事务出了差错?"

刘秀将密奏甩在青砖上,墨迹未干的"妒悍""干政"等字眼刺目:"朕欲废郭圣通后位,改立丽华。皇后近日行事乖张,屡屡冲撞中宫法度,己不堪母仪天下。?零~点^墈*书, _追!嶵^辛¨蟑_洁?"

李凛俯身拾起竹简,目光扫过字里行间,后背瞬间渗出冷汗。他扑通跪地,官帽滑落露出斑白鬓角:"陛下!郭皇后自真定联姻起,便与陛下患难与共。当年河北局势危如累卵,若非她兄长郭况散尽家财,又得真定王刘杨十万大军相助,陛下何以平定王郎、收复幽冀?"

"住口!"刘秀拍案而起,案上茶盏倾倒,滚烫的茶水在蟠龙纹案几上蜿蜒如血,"你当朕不知她的功劳?可这些年她越发跋扈,竟在皇子读书时掌掴太傅!如此悍妇,如何教导储君?"

李凛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太子刘疆仁厚端方,素有贤名。前日臣在太学,见他亲自为患病同窗煎药,满朝博士皆赞其德行。郭皇后偶有惩戒,也是望子成龙心切。陛下怎能因些微过失,便否定她十余年的贤德?"

刘秀负手踱步,玄色衣袍扫过冰凉的地砖:"李卿,你只知其一。"他突然停在《禹贡》舆图前,指尖重重戳在并州之地,"郭氏一族把持北军五校,其弟郭竟私调边军战马千匹!若不早做防备,他日恐成新莽之祸!"

殿内骤然死寂。?c¨h`a_n~g′k′s¢.+c~o/m_李凛望着刘秀紧绷的下颌线,突然想起建武二年那个雪夜——郭圣通脱下凤冠霞帔,将传家玉佩典卖为将士换冬衣;想起昆阳之战时,怀有身孕的郭圣通在后方组织妇孺缝制甲胄。他猛然抬头,眼中泛起血丝:"陛下可还记得,昆阳大捷那日,郭皇后抱着襁褓中的皇子,在城头等候陛下归来?"

刘秀身形微晃,记忆如潮水翻涌。那年深秋,他浑身浴血踏入真定王府,郭圣通亲手为他擦拭伤口,簪花的手微微发抖:"从今往后,妾身的命便是陛下的。"此刻李凛的话,却将这温暖回忆撕扯得支离破碎。

"够了!"刘秀抓起案上的青铜镇纸,却在即将掷出时生生停住。镇纸坠地的闷响惊飞檐下宿鸟,他闭眼平复气息:"李凛,朕己与邓禹商议过,废后之事,势在必行。"

李凛突然解下腰间象征官阶的银印,叩首道:"若陛下执意如此,臣愿辞官归乡!"殿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冲刷着丹墀上的血迹——那是他叩首时磕破的额头。

刘秀的瞳孔剧烈收缩。自起兵以来,李凛始终是最得力的臂膀:昆阳之战筹粮,河北平叛督饷,如今更是掌管天下赋税。他颤抖着伸手,却在触到李凛肩头时僵住:"你...要以辞官要挟朕?"

"臣不敢!"李凛泣血陈词,"臣只是不忍见陛下重蹈孝景皇帝覆辙!当年栗姬失宠,废刘荣立胶东王,七国之乱骤起;孝元皇帝宠傅昭仪,致使王氏外戚坐大。前车之鉴,陛下不可不察!"他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箭伤,"这是建武西年,臣为护陛下中箭所留。臣这条命本就是陛下的,但恳请陛下为大汉江山、为天下苍生,收回成命!"

雨声渐歇,残阳穿透云层。刘秀踉跄着扶住龙椅,忽觉眼前浮现郭圣通初嫁时的模样——红烛摇曳中,她掀开盖头,温婉笑道:"愿为陛下执箕帚,守这万里山河。"而阴丽华在新野送别时,含泪说出的也是同样的话。

"传旨..."刘秀的声音沙哑如破锣,"赐郭皇后椒房殿闭门思过,太子刘疆入尚书台历练,阴贵人晋封贵妃,协理六宫。"他望向李凛,眼中泛起泪光,"李卿,明日陪朕去祭告宗庙吧。"

暮色西合,李凛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宫门。宫墙下,百姓正围着新贴的诏令议论纷纷。卖炊饼的老汉扯住他衣袖:"大人,听说皇后娘娘没事?"李凛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重重地点了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