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20章 襄江风动 蜀烬余音

第20章 襄江风动 蜀烬余音

将的体面不值钱,活下去的狠劲才值钱。

李誓叹了口气。他想起表哥李澈,一辈子守着陇西的老院,守着西个儿子,守着“护民”两个字。可这天下,总得有人像邓艾这样,把命攥在手里往绝路上闯。

“说起来,邓艾这口痴……”李誓忽然想起什么,“前几年他去陇西办粮,跟表哥说话还磕磕绊绊,怎么这次报捷的文书,写得那般流畅?”

司马懿挑眉:“报捷里没提?”

“没提,只说他在绵竹城下喊‘降者不杀’,声如洪钟。”李誓道,“难不成……这口吃还能自己好?”

司马懿放下急报,忽然笑了:“或许是滚下山崖时,把那点滞涩给震掉了。”他看向李誓,眼里闪着精光,“人啊,逼到绝境,什么毛病都能好。当年韩信钻人胯下时,怕是也没想过自己日后能统帅百万兵。”

李誓点头,又咬了口麦饼。这次他慢慢嚼着,忽然道:“刘禅倒是比他老子识时务。当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哭得肝肠寸断,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现在看来,他这儿子是真‘不才’,却也真‘识时务’。”

“识时务?”司马懿冷笑一声,“不过是贪生怕死罢了。你没见报捷里说,北地王刘谌自刎了?那才是刘备的种。”

李誓一愣:“还有这事?报捷里没细说。”

“是陇西的密信提的。”司马懿道,“刘谌劝刘禅死守,被骂了出去,回头就在祖祠里抹了脖子,老婆孩子都跟着去了。”

李誓沉默了。他想起李澈临终前拉着李永的手说“一家人不能散”。这乱世,守家难,守国更难,有些人守不住,便只能用命来殉。他忽然觉得手里的麦饼有些咽不下,搁回了案上。

“也好。”他低声道,“总算蜀汉还有个像样的种。”

就在这时,又有亲卫进来,捧着份军报:“将军,钟会将军从剑阁发来急报,说姜维……派使者送了封信过来,好像有降意。”

李誓和司马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

“降?”李誓接过军报,快速扫了几眼,“他要降钟会?”

“怕是没安好心。”司马懿接过军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信里说什么‘愿献剑阁,共辅钟司徒成就大业’,还提了当年诸葛亮与钟繇的旧交。这哪里是投降,分明是想挑唆钟会自立。”

李誓恍然大悟:“这姜维!到了这份上还想搅事!钟会那小子心高气傲,又手握重兵,被他这么一吹捧,怕是真要动心思。”

“动心思也没用。”司马懿把军报往案上一扔,语气笃定,“邓艾在成都握着刘禅和玉玺,洛阳的大军就在关中盯着,他钟会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反。咱们这把年纪,什么风浪没见过?这点小计俩,不够看。”

他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掀起帘子往外看。夜色深沉,汉水对岸的武昌城隐在黑暗里,只有几处烽火台还亮着微光。

“姜维这是黔驴技穷了。”司马懿道,“他知道守不住,杀不降,就想临死前搅浑这潭水,让咱们魏人自相残杀。可惜啊,他算错了一步——邓艾不是钟会,我和你这两个老东西,也不是吃素的。”

李誓走到他身边,望着对岸的灯火,忽然笑了:“说得是。现在蜀汉亡了,剩下的就看咱们怎么收拾这残局了。等平定了江南,我就回陇西,守着表哥的老院,种几亩地,闻闻新麦香。”

“你啊,还是这点心思。”司马懿拍了拍他的肩膀,手背上的老年斑在灯火下格外显眼,“等天下太平了,我陪你去陇西看看。听说那里的秋麦长得比别处好,酿的酒也烈。到时候叫上你那西个侄子,咱们跟李澈喝一杯去。”

“好啊!”李誓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我让老三存几坛二十年的陈酿,咱们不醉不归!”

两人站在帐门口,风掀起他们的衣袍,带着江水的潮气,却吹不散眼里的轻松。远处的梆子声又响了,“咚——咚——”,敲得格外沉,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太平,敲着前奏。

帐内的油灯还亮着,沙盘上的“蜀”字己经被暗沉沉的阴影笼罩。只有“剑阁”那个小小的标记,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根即将燃尽的烛芯。

李誓知道,用不了多久,那根烛芯也会灭的。姜维再能打,再能熬,也挡不住大势。就像阴平道上那些滚落的碎石,看似杂乱无章,最终却能砸开一条通往终点的路。

他转身回帐,拿起那根竹签,在“武昌”的位置重重一点。蜀汉亡了,接下来,该轮到江东了。

秋风穿过帐帘,卷起案上的信纸,露出邓艾报捷文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