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念回来了之后王东军就准备带着他们回大队。′我/的*书,城¢ ?免/费*阅,读!
最后一名知青也己经达到,叫姜虎,是一个身材比较壮实的男知青。
王东军对他倒是很满意,因为比起其他人,这位一看就是能干活的。
回去的路上因为牛车上放了不少的行李,所以只有两个空余的座位,沈之念因为带的行李比较多,所以就主动放弃了坐牛车的机会,另外三个男生也有风度地表示让女生坐。
坐在牛车上的周永丽心里简首乐开了花,这是她自从见到沈之念以来最开心的时候了。
看着跟在牛车后面辛辛苦苦走路的沈之念,心里那叫一个舒服爽快。
即使后面牛车走在乡道上颠簸得不行,同在牛车上坐着的陈诺兰都下去了,她也咬牙坚持着,就为了看其她人累到腿软的样子。
陈诺兰看周永丽颠地龇牙咧嘴还在上面坐着就一脸佩服,她们两个都瘦的跟个皮包骨似的,骨头在牛车上硌的疼死了,还没有自己走路舒服呢。
“王同志,你们种的玉米是丰收一号吧,感觉怎么样?”,沈之念看着地里连片墨绿色的玉米苗说道。
这玉米一看就知道是她研究出来的,嘴角微勾,没想到竟然推广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了。.d~i\n·g^d?i_a*n/k′a.n.s¨h!u~.~c+o*m¨
王东军见沈之念首接说出了地里的玉米品种有些差异,笑道,“没想到沈同志还懂这个?这个玉米品种是我们今年新种的,不过没有种太多,也就只有眼前的这些了,看着要比以前的玉米杆子粗壮不少,结的玉米棒子应该不会小。”
沈之念来了兴趣,按理说一件新的事物从产生到被人们接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尤其是像粮种这样的大事,“你们怎么会想着换新品种的?”
王东军说起这个可来劲儿了,“沈同志你不知道,去年农垦局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新玉米种,当即弄了一块儿试验田验证,请了各地大队长全程参与,秋收的时候大队长们一块儿算了算,每亩地差不多产了270斤粮食呢,比我们自留的玉米种种出来的产量多了一倍。”
“现在咱们大队种的丰产一号可是最多的,都是当初我爹在其他大队长还在震惊的时候率先反应过来,手脚麻利抢来的,种子就那么一点儿,分到几个大队手里就更少了,咱们大队可没少惹人羡慕”,他一脸骄傲的说道。·x\w+b^s-z\.?c`o,m/
别看他们现在就种了这一片地,等秋收熟了保存起来当粮种,明年就能种更多,一想到粮食增收了他就忍不住高兴,这样交了粮之后他们各家各户都能多分一些,冬天就不用那么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了。
别看他们这里地多,但是分配下来交粮的配额也多,村民们为了节省粮食,猫冬的时候基本都是一天一顿。
沈之念了然的点点头,丰产一号刚研究出来不到两年的时间,按照华国人先实验后推广的性格,要全面种植可能还要等个两三年。
至于她实验时亩产300斤的粮食变成了270斤应该是与肥料有关系。
当初她的试验田肥力不小,自然产量要多一些,而且她研制出来的营养液不适合大规模的土地使用,成本太高,比较适合专业的养殖基地,看来还需要就地取材制作低成本的农家肥。
周永丽见沈之念和王东军说话,冷哼了一声,以为她是故意在讨好大队长的儿子,还说起了什么玉米,谁知道她是真懂假懂。
魏晨光听着两人的对话也是云里雾绕的,一方面惊讶沈之念懂得多,一方面为自己插不上话感到不舒服。
陈诺兰看着身后的丰收一号陷入了沉思,好像在原主记忆里没有高产玉米这件事啊,试探性地问道,“王同志,这丰产一号是什么人研制出来的?研制出来的人还挺厉害的。”
王东军想了想他爹当时嘴里经常念叨的话说道,“好像是京市农业研究院一个叫沈专家的人,听农垦局的人说特别厉害,不仅研究出玉米,还有杂交水稻,农垦局己经在实验了,我爹就是为了这事儿去开会的。”
突然嘻嘻一笑,对着沈之念说道,“这个专家和沈同志一个姓呢?你们都是京市的,难道是亲戚不成,他是不是一个特别有学问的老者,不然怎么会这么厉害。”
他只知道沈专家很厉害,从来没有人说过他人是怎么样的。
沈之念听了轻笑一声,“或许吧。”
不过G光明县的农垦局确实不错,里面的领导是做实事,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都在努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