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里灯火通明,硕大的夜明珠熠熠生辉,驱散了黑暗,却无法驱散陆青梧脸上的阴霾。?s/s¨x¢i~a,o^s/h·u!o\._c′o~m¢
案上的奏章几乎堆成小山,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这里面全部都是大炎各地关于江南的奏章,全部都是要求停止治水方策,没有任何例外,有言辞恳切委婉,也有激烈者,若是这些也就算了,陆青梧还可以视若无睹。
甚至孙峥都上表奏疏,陈情叙述江南等地的灾民坚决反对,甚至还阻挠他们治水,江南等地更是流言如沸,说什么朝廷是没有银子赈灾,所以想要淹死灾民云云。
任凭他们如何解释,这些灾民都不信,导致治水重重受阻,根本就不能顺利推行下去。
这些字句就像是把无形的刀,狠狠地刺中了陆青梧的心脏。
她想过推行起来会有阻碍,却没有想到会这么困难。
陆青梧能想象江南灾民的害怕和恐慌,理解地方官员的担忧,甚至能感受到不少官员奏疏中的沉重。
一旦停止治水政策,那就意味着她低头,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这样一来,也就打乱了之前的计划,到时候江南的救灾将会彻底陷入混乱和停滞。
难道要她眼睁睁看着无数灾民继续等待死亡的来临?!
这几天陆青梧都取消了上朝,因为她知道,一旦上朝,大臣们必定会极力劝阻,又或者力谏停止治水新策。0*0,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但是她知道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早晚还是要面对的。
陆青梧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内侍小心翼翼地奉上一杯参茶,有些担忧道:
“陛下你都一天没吃东西了,要不还是吃点吧,再这样下去,身体如何能承受得住啊。”
陆青梧摆了摆手,“朕实在没有胃口,如今江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朕如何有心情吃得下去。”
她起身来到悬挂着的江南舆图前,脑海里正在激烈的天人交战。
到底是妥协还是坚持。
反对的声音如同潮水几乎快要把陆青梧淹没,看着那些奏章,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陆青梧并非畏惧挑战,但是眼前的局面,似乎比她想象的更加艰巨。
孙峥在奏章里讲述,若是再不采取办法,灾民抵触,心有不满,恐怕会和朝廷官员发生肢体冲突,若是引起江南等地的民变,恐怕事情更会一发不可收拾。~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
其实按照以往的那些治水政策也不是不行,但代价是效果慢,恐怕在这个过程还有死不少人。
若是继续推行新的治水方策,汹涌的民怨、朝臣的攻讦、以及难以预料的前路,陆青梧不确定自己能否顶住。
这些种种不断冲击着陆青梧内心,就连她自己都忍不住怀疑起来,难道,推行这个治水之策,真的错了?
“志良,你说朕是不是错了,也许是该停下这个治水之策了.......”
被询问的内侍立马跪倒在地。
“陛下,奴才只是一个太监而已,并不懂治水,但是奴才看陛下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为了江南之事殚精竭虑,推行此政策,必定是有自己的考量,奴才相信陛下!”
志良是看着陆青梧长大的,也是极少数知道她真实身份之人,更知道陆青梧为了坐稳这个位置付出多大努力。
她心怀天下百姓,一心想要将大炎发展得更为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
志良看着愁眉紧锁的陆青梧,试探开口道:
“陛下既然有疑虑,何不宣召宁妃娘娘,她是提出这个方策的人,定能够为陛下排忧解难。”
陆青梧揉了揉眉心,“那便让她过来吧。”
志良连忙去宣旨,此时的吕长乐都已经准备休息了,乍然听到内侍宣旨,还以为是陆青梧心血来潮要去召他侍寝,心中顿时暗叫不好。
连忙询问道:“公公,可是陛下召我前去侍寝?”
志良苦笑着摇了摇头,“娘娘说笑了,陛下忙着江南水患的事情,连吃饭都没有心思,就更别说侍寝了。”
吕长乐不由得松了口气。
“敢问公公可知道是何事?”
志良是陆青梧的心腹,嘴向来是最严的,他只是摇了摇头,随后犹豫片刻道:
“娘娘,陛下最近在为水患的事情烦忧,若是您有办法,希望您劝劝陛下能够保重龙体啊。”
要不然怎么说是御前的人,这话像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