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明:我在御书房抽烟的日子 > 第125章 藩国新政显效:周王的典范

第125章 藩国新政显效:周王的典范

七嘴八舌:

“优化稻种?真的假的?能多打粮?”

“新耧车?瞅瞅!哎哟,这木头架子看着就结实!”

“周王爷连种地的家伙事儿都替咱想好了?”

“这……这得花多少银子啊?王爷自己掏腰包?”

老赵头摆摆手,一脸得意:“银子?王爷说了,朝廷返还的钱,还有封地里的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该花就花!只要大家伙儿把地种好,把日子过红火了,王爷就高兴!比给他自个儿修大院子还高兴!”

李老汉听得心头发热,对着开封城方向就作揖:“王爷仁德!王爷真是咱老百姓的王爷啊!”

新水渠的灌溉和新农具的推广,只是周王新政的冰山一角。开封城里,变化更大。

城东,原本一家快要倒闭的破药铺,如今换上了崭新的“惠民药局”牌匾。门口排着队。

一个抱着发烧娃娃的妇人正跟里面坐堂的老郎中说话,声音带着哭腔:“大夫,娃烧了一夜了……”

老郎中仔细看了看,摸了摸娃娃的额头:

“莫慌莫慌,有点积食受凉。来,拿着这方子,后面抓药去。记住了,回去的水一定要烧开了晾凉了再喝!不能再喝生水了!”

妇人连连点头:“知道知道!周王爷的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喝生水拉肚子!俺们都记着呢!” 她拿着方子到后面柜台,一问价钱,愣住了:

“这么便宜?以前一副药顶俺家半月嚼谷……”

抓药的伙计麻利地包着药,笑道:

“大嫂子,这是周王爷开的惠民药局!药价都是王爷定死的,薄利!就是让咱老百姓看得起病!王爷还说了,实在揭不开锅的,赊账都行!”

妇人抱着药包,千恩万谢地走了,嘴里念叨着:“好人呐……周王爷是好人呐……”

城南,原本破败不堪的官学,围墙重新砌过,门窗也换新了。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

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半大小子,扒在学堂窗户外头往里瞧,眼里全是羡慕。`午*4_墈^书+ +无+错.内^容\

一个老学究模样的先生走出来,看见他们,和颜悦色地问:“想读书?”

小子们有点怯,点点头。

“想读就进来啊!周王爷发话了,这官学重新修缮,还专门拨了银子,给穷苦人家的娃子提供笔墨纸张!只要肯学,束脩都可以减免!”

老先生捋着胡子,“王爷说了,多认几个字,将来才有大出息!窝在土里刨食,一辈子能有多大见识?”

小子们眼睛都亮了,互相看了看,一个胆大的问:“先生……真……真的不要钱?”

“真金白银!王爷贴的!” 老先生笑道,“进来吧,先听听课!”

小子们欢呼一声,像小泥鳅一样钻进了学堂。

王府里,朱橚也没闲着。他正和格物分院那几个被他“拐”来的落魄书生,还有几个本地招募的“土专家”开会,地点就在格物分院那间堆满各种稀奇古怪模型和工具的屋子里。

“王爷,您看这‘肥田粉’……呃,就是唐驸驸马说的那个‘金坷垃’,咱按方子配了,撒下去的地,那庄稼苗子长得是壮实!就是这味儿……有点冲鼻子。” 一个脸上蹭着黑灰的书生指着

桌上几个瓦罐。

朱橚凑过去闻了闻,赶紧捏住鼻子:“嚯!是够劲儿!不过管用就行!老王头他们不是说了吗,用了这粉的地,麦穗都沉甸甸的!冲鼻子怕啥?粮食实在就行!”

另一个“土专家”拿着几张纸:“王爷,您上次说的那个防治蝗虫的法子,用石灰水、硫磺粉混着草木灰撒,俺们试了!真管用!比光靠人撵强多了!就是……那味儿也够呛。”

朱橚哈哈大笑:“管用就行!管用就行!味道嘛,忍忍就过去了!总比颗粒无收强吧?赶紧把方子写清楚,让老赵头他们推广下去!告诉乡亲们,别心疼这点材料钱,王爷补贴!”

正说着,老钱又一脸喜气地跑进来:“王爷!王爷!转运司的张大人和廉政司新派来的王监察来了!说是要看看咱们封地的治理成效!”

朱橚拍拍手上的灰:“哦?这么快就来了?走,看看去!”

王府正厅,转运司的张主事和一位面生的年轻官员正在喝茶。张主事是熟脸了,每年都来核账,以前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严肃脸。今天却笑得格外真诚:

“周王爷!您这开封府,真是大变样了啊!一路走来,水利兴修,田亩整齐,市面也热闹,百姓脸上都有笑模样!下官佩服!”

廉政司的王监察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