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皇城方向长跪不起,高呼“万岁”之声不绝于野。
程静怡的官轿所到之处,田间老农纷纷放下农具,恭敬地唤一声:“程青天”。
更有稚子编了歌谣,在阡陌间传唱:“绯衣使,持剑来,坏人都吓跑;金稻种,发下来,家家都吃饱。”
姜蕤见此情形,又下一道严旨:“新稻种乃国之重器,严禁私下买卖交易。违者不论身份,一律流放三千里!”
更命程静怡将发放的稻种详细登记造册,每户几何,田亩几许,皆记录在案。
待收成之时,各州府需逐一核对,若有短缺,严查到底。
此令一出,如同一柄利剑,彻底斩断了世家大族最后的侥幸之心。
他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这位年轻的帝王行事之果决、手腕之凌厉,绝对不会给他们浑水摸鱼的机会。
而在田间地头,百姓们捧着金灿灿的稻种,眼中噙着热泪。
“这下可算踏实了……”
他们喃喃自语,望向京城的方向充满虔诚。
乡野间渐渐流传起新的童谣:“天子剑,闪金光,守护良种保西方;金稻穗,不敢抢,百姓安乐粮满仓。”
程静怡巡视各地时,常见百姓自发在村口立起“圣稻碑”,上面刻着新稻种植之法,也刻着对天子的感恩。
每当此时,她清冷的面容总会浮现一丝暖意——这些朴实的民心,或许就是最好的回报。
历时两月有余,辗转十郡山水,终于将新稻推广之事办妥。
她主要负责的是南方各郡的推广事宜,至于北地,天子早己另派心腹携御赐粮种前往——据说那里,正进行着一场更为隐秘的变革。
虽因首批稻种有限,仍有数郡未能得此良种。
但天子早己明诏宣告:下一季的稻种,将优先供给这些地区。
圣谕既出,西方百姓虽翘首以盼,却无一人出怨言。
老农们反倒宽慰程静怡:“大人莫急,朝廷既己许诺,咱们等着便是。”
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己得稻种的村落,竟自发匀出部分种子,托程静怡转赠邻郡。
白发里长捧着粗布包裹的稻种,颤声道:“咱们苦了半辈子,知道饿肚子的滋味。请大人把这些带给更需要的乡亲。”
程静怡望着眼前这些自己尚且拮据却心系他人的百姓,素来淡漠的心肠也不禁为之触动。
她轻叹一声,命人重新取出册簿,一笔一画地将这些馈赠详实登记。
虽然这意味着繁复的文书工作,但她宁可多费些时辰,也不愿辜负这份淳朴的善意。
“诸位乡亲的心意,本官定当带到。”
夕阳下,她绯红的官服与百姓朴素的衣衫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