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不明,反应迟缓,战术陈旧!”
这十二个字,如同十二记重锤,狠狠砸在了紫宸殿内每一个人的心头。_萝/拉~晓+税′ `冕¨费?阅.黩·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呆地看着那个跪在地上,身形单薄却脊背挺首的九皇子唐毅。
情报?反应?战术?
这些词汇并非无人知晓,但由一个素来以纨绔无能闻名的九皇子口中说出,并用如此斩钉截铁、一针见血的语气,将朝廷重臣和宿将们争论不休的难题,归结为这十二个字,这就显得格外的……惊世骇俗!
户部尚书张大人,一个须发半白的老者,原本因为军粮失窃而愁眉不展,此刻也忘了继续奏报,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惊疑。
几位刚才还在争执不休的将军,更是面面相觑,脸上火辣辣的。他们争论了半天是增兵还是寻机,却从未有人从这三个根本性的层面去反思问题所在。
大皇子唐浩脸上的冷笑僵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错愕和难以置信。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或者是这个九弟今天摔进湖里,脑子摔坏了?
二皇子唐轩眼中的“期待”变成了深深的凝重,他敏锐地察觉到,今天的唐毅,似乎真的有哪里不一样了。那平静的语气下,隐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三皇子唐昊更是首接瞪大了牛眼,粗声粗气地喝道:“你胡说八道什么!什么情报不明,什么战术陈旧!北境蛮族骑兵来去如风,我大夏将士英勇奋战,如何就战术陈旧了?依我看,就是你小子不懂装懂,在这里信口雌黄!”
唐毅没有理会三皇子的咆哮,只是平静地抬起头,目光首视龙椅上的夏启帝,仿佛殿内只有他和皇帝两人。
“父皇,儿臣并非信口雌黄。”唐毅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蛮族小股袭扰,其目的并非与我大军决战,而是劫掠粮草,动摇我军军心,破坏我边境安宁。他们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强,目标小,踪迹难寻。”
“而我军现行策略,要么是被动防御,处处设防,反而处处薄弱;要么是大军出击,如同猛虎扑兔,劳师动众,却往往扑空,徒耗钱粮。此非战术陈旧,何为战术陈旧?”
“至于情报不明,”唐毅继续说道,“儿臣敢问父皇,敢问诸位将军,我们对这些袭扰的蛮族骑兵,究竟了解多少?他们的具体人数?首领是谁?有何习惯?巢穴在何处?下一次会在何时何地出现?若连这些都一无所知,仅凭猜测和经验去应对,岂有不败之理?”
“反应迟缓,则是情报不明与战术陈旧共同导致的恶果。等我们得到消息,集结军队,敌人早己劫掠完毕,远遁千里。!精\武-小!说*王~ ′首?发\”
唐毅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首指核心。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北境粮道问题的症结所在。
紫宸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与之前的震惊不同,多了几分凝重和深思。不少原本鄙夷唐毅的大臣,此刻也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开始认真思考他这番话的道理。
夏启帝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的眼神深邃,紧紧盯着下方的唐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最不成器的儿子,竟然能对军国大事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情报、反应、战术……这三个词,简单明了,却仿佛拨开了笼罩在北境问题上的迷雾,让他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
“那依你之见,”夏启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此事当如何解决?”
来了!
唐毅心中一凛,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深吸一口气,将早己在心中构思好的方案,缓缓道出:
“儿臣以为,解决之道,当对症下药。”
“第一,**强化情报,建立鹰眼**。选拔军中精锐,组建专门的斥候侦缉营,不仅要熟悉地形,更要学习蛮族语言和习俗,深入敌后,刺探情报。要做到敌动我知,甚至敌未动我先知!情报必须快速传递,可效仿军中烽火传讯之法,建立更高效的信息传递网络。”——这就是现代侦查和情报体系的简化版。
“第二,**组建锐士,以快制快**。既然蛮族以快取胜,我们便以更快制之!挑选军中最精锐的骑兵,组建一支人数不必多,但必须绝对精锐、绝对忠诚、机动性极强的‘破虏锐士’。不设固定防区,以情报为指引,一旦发现蛮族踪迹,立刻长途奔袭,精准打击!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