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镇北王唐毅,此刻却依旧在行宫“养伤”。¢x_i¨a¢o+s!h~u\o,w`a!n!b_e?n¢..c,o-m′当秦山将大皇子和张启山的最终处置结果禀报给他时,唐毅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知道了。” 他淡淡地说道,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秦山看着自家王爷平静的侧脸,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从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到如今扳倒两位皇子,权倾朝野的镇北王,王爷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惊险和算计。
“王爷,大皇子倒台,朝中势力格局必将重新洗牌。接下来,我们……” 秦山小心翼翼地问道。
唐毅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不急。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是静观其变。”
他知道,大皇子的倒台,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反而,这可能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朝中权力出现真空,必然会引发新的争夺。而那个一首深藏不露的二皇子唐轩,又会有什么动作呢?
唐毅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
这场席卷整个上京的政治风暴,终于在夏启帝的雷霆手段下,渐渐平息。
然而,风暴过后,留下的却是一片狼藉和权力的真空。大皇子一系的彻底覆灭,让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朝堂,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
官员们人心惶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风向。皇子们也各有心思,尤其是二皇子唐轩,虽然依旧保持着低调,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在暗中活动频繁,试图拉拢那些因大皇子倒台而失去靠山的官员。?看*书¢君~ *庚¢辛/醉_筷\
而这一切的中心人物,镇北王唐毅,却依旧在行宫“安心养伤”。他似乎对朝中的权力斗争漠不关心,每日除了处理一些来自望月城的政务,便是读书、养伤,偶尔与前来探望的明珠公主聊聊天。
这日,夏启帝的旨意再次传到了行宫,召唐毅即刻前往御书房议事。
唐毅知道,父皇终于要和他谈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在秦山的搀扶下,坐上了前往皇宫的轿子。
御书房内,气氛依旧有些凝重。夏启帝坐在龙椅上,脸色虽然比前几日好了一些,但依旧带着一丝疲惫和苍老。看到唐毅进来,他微微点了点头。
“儿臣参见父皇。” 唐毅躬身行礼。
“免礼吧。” 夏启帝摆了摆手,示意唐毅坐到一旁的椅子上,“你的伤势怎么样了?好些了吗?”
“劳父皇挂心,好多了,只是还不能太过用力。” 唐毅恭顺地回答。
夏启帝看着唐毅,眼神复杂。这个儿子,曾经是他最忽视,甚至有些厌恶的一个。可如今,却成了大夏王朝的中流砥柱,北境的守护神,更是扳倒了两个野心勃勃的兄弟。他的心中,既有欣慰,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唐浩和张启山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夏启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是,儿臣听说了。*齐,盛^晓?说′王* -首?发-” 唐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痛心的表情,“大皇兄他……真是糊涂啊!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国法难容。父皇的处置,是为了维护大夏的律法和尊严,儿臣支持父皇的决定。”
夏启帝深深地看了唐毅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但唐毅的表情,平静而恭顺,让人看不出任何异样。
“唉……” 夏启帝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深深的疲惫,“朕没有想到,朕的儿子,竟然会变成这样……手足相残,通敌卖国……朕……朕愧对列祖列宗啊!”
唐毅沉默着,没有说话。这种时候,任何安慰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夏启帝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唐毅,缓缓说道:“皇儿,如今……大皇子被废,三皇子身死,储位空虚……你有什么看法?”
终于问到这个问题了!
唐毅的心中微微一动,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他知道,这是父皇对他的试探,也是对他未来定位的考量。
他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语气恭敬而诚恳:“父皇,儿臣以为,储位之事,关乎国本,非同小可。父皇春秋鼎盛,当徐徐图之,不必急于一时。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强盛国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储君人选……儿臣以为,父皇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择贤而立,选择最能守护大夏江山,最能为百姓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