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中建立。平衡,在危险中维系。
苏烬暂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内部危机,但他没有丝毫放松。这枚名为“零”(苏烬在意识中为其标注的代号)的新生意识,如同一把悬在头顶、随时可能失控的双刃剑。契约的基础是脆弱的“生存”共识,一旦环境改变,或者“零”的认知成长到足以质疑契约,危机将瞬间爆发。
当务之急,是恢复力量,并加深对这庇护所和沉眠星穹守望者的了解!
他的法则感知再次小心翼翼地探出,这次不再充满警惕,而是带着探究的目的,仔细扫描这片绝对沉静的空间。
空间不大,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直径约千米。构成“墙壁”的物质,正是外面那块獠牙状界域壁垒残片的内层核心。壁垒内壁并非岩石,而是某种高度凝结、呈现出深邃星空色泽的晶体化法则结构,表面流淌着极其缓慢、近乎凝固的星蓝色光晕。这些光晕正是惰性星穹灵能的来源,它们如同呼吸般从空间中央那巨大的星蓝色水滴状晶体灵柩中散发出来。
灵柩,是这片空间绝对的核心与光源。
它悬浮在空间中央,高度超过百米,通体由一种无法辨识、非金非玉、却蕴含着磅礴到令人窒息的星穹灵能的物质构成。其形态优雅而悲伤,如同凝固的泪滴,又像沉眠的茧。灵柩表面覆盖着古老、繁复、精密到超越想象的星辰道纹,这些道纹并非静止,而是在以肉眼无法察觉的、近乎时间停滞般的速度缓缓流转、生灭,每一次流转都引动着空间内惰性灵能的微妙脉动。
灵柩内部,封存着一个模糊的、由纯粹星光构成的人形轮廓。它(她?)双臂环抱胸前,姿态如同永恒的安眠,又像是在守护着什么。星光构成的“身躯”并非实体,而是高度凝聚的灵能生命形态,其内部隐约可见更加复杂的、如同星云漩涡般的能量核心在极其缓慢地旋转。一种跨越了漫长时光的古老、静谧、浩瀚,以及……一种深入骨髓的、仿佛承载了整个文明重量的悲伤意蕴,如同无形的潮汐,弥漫在整个空间。
苏烬的感知试图靠近灵柩,却在距离其表面百米处被一层无形的、坚韧而温和的力场柔和地阻挡。这力场并非防御或攻击,更像是一种保护性的“沉眠结界”,阻止任何外力打扰内部的沉眠者。力场中蕴含的星穹灵能精纯而磅礴,带着一种包容万象却又至高无上的意志残留。
“星穹守望者个体……确认……”
“生命状态:深度沉眠……灵能核心活性……低于基准阈值0.03%……”
“沉眠原因:严重创伤……本源灵能耗竭……自我封存……”
“灵柩结构:高维星穹结晶……法则级沉眠维生装置……”
“外部结界:守护力场……强度等级……法则级……非敌意触碰……无害……”
归墟秩序之核的分析印证了苏烬的感知。$,天>禧-=&小?说#¨/网±′ ?更1e新^最1全)±这位沉眠的守望者(苏烬根据其形态特征,在意识中将其命名为“伊莎”,取意古老星穹传说中的“守望星辰之女”),状态极其糟糕,近乎于永恒的寂灭边缘。这具灵柩是她最后的庇护所,也是她陷入无尽沉眠的囚牢。
“分析……能量交互……可行性?”苏烬的意志指向空间内无处不在的惰性星穹灵能。这是目前唯一可利用的能量源。
“惰性灵能场……可被动吸收……效率……极低……”
“主动汲取……需突破……灵柩外部守护结界……风险:未知……”
“建议:引导‘零’……分析星穹灵能惰性样本……探索……转化可能性……”
归墟秩序之核将目光投向了契约的另一方。让“零”去分析星穹灵能?这无疑是将双刃剑递给对方。但契约条款三赋予了“零”接触和分析星穹灵能样本的权利。
苏烬的意志冰冷地权衡着风险与收益。被动吸收效率太低,恢复速度赶不上潜在的危机(无论是外部腐化圣堂的搜寻,还是内部“零”的不可控变化)。他需要力量!
“执行。”冰冷的指令下达。一道蕴含着惰性星穹灵能气息的微弱信息流,顺着契约链接,传递给了“零”。
“星穹灵能……惰性样本……接收……”
“属性分析:启动……”
“零”的意识波动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纯粹的研究热情。它对这完全不同于终焉秩序、甚至带着某种“平和”与“惰性”特质的能量充满了好奇。秩序之种雏形内部,那枚熵寂奇点微微亮起,无形的分析力场扩散开来,开始解析苏烬传递过来的灵能样本信息。
时间,在沉静的空间中继续以近乎停滞的速度流逝。
苏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