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武圣,从来都只有他们点拨旁人的时候,然而面对杨猛毫不留情的斥责,虽然心中五味杂陈,可偏偏又无从反驳,思绪百转千回之间,不觉都转头看向了临济演彻,彷佛在用目光询问他……
“此等自性圆满,行走坐卧皆有佛性之正等觉者,如何能被己方用禅理机锋辩倒,此路若是不通,又该以何借口发难?”
“以何发难?何以发难?难道真要不讲禅理,撕破面皮,强行逼他赌斗不成?可即便是赌斗,若是输了又该如何?”
临济演彻回想刚刚杨猛与希音之间的应对,心里不觉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原本以为,杨猛只是得了木棉袈裟的幸进之辈,结果人家非但真的继承了东山法脉的自性禅学,甚至还举一反三,造诣极深,就看其在机锋上的反应之快,手段之稳,便是个无从下手的局面……
,!
“难道这世上,果真有永嘉玄觉那般可‘一宿觉’的天才人物?”
临济演彻心中百感交集,却不知眼前这人非但得了禅宗衣钵,更是将自性心佛之说,与后世网络上诸多高僧的典故和公案结合,将诸多资深水友的设想和总结,都一一融合于自身武道意志乃至禅理心学之中……
至于打个机锋,搞典故,演示公案……君不见后世诸多辩论赛中,能够在全国辩论大赛中崭露头角之辈,哪一个不是天才横溢之辈,哪一个不会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对待那些列强,杨猛向来喜欢用拳头说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最酣畅酷烈的丛林法则,来应对那些强盗的手段。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当拳头不够强硬的时候,在那些鬼佬的眼中,就连呼吸都是错的。
然而这一次与南禅约斗,虽然不能上来便生死相搏,可在其他方面,却是终于可以自由发挥了,一展当年他在评论区点赞、关注、 评论、起歪楼的闪电五连鞭……
如果说杨猛自认为他的武道功夫当世无双,那么对于他融合了后世水区的辩论之才,那也应该是国手……
场面一顿陷入尴尬,两边都是寂静无声,一方成竹在胸,等待对方出招,而另一方则眉头紧蹙,不知该是战是和……
毕竟这一次的相约,本就想以试探为主,敲打为辅。
如今试探出杨猛在禅学上的造诣,再加上他一路用人命打出来的名声,让原本该同仇敌忾的五家七脉,渐渐生出了不同的心思。
南禅传承至今,五家皆承慧能‘顿悟’思想,差异仅在教化手段,但到了清末,所谓五家便只剩下一句:‘临济天下,曹洞一隅’……
而其他法脉宗嗣,如今连偏安一隅的曹洞宗都远远不足,法嗣传承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整个南禅道统虽是‘一花开五叶’,可临济法脉却是‘结果自然成’,做了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加上此次约斗,本就是临济宗穿针引线,那么,接下来无论是战是和,都该继续由临济演彻出面,来做出最终的这个决定……
众老僧能够打破虚空,都是禅武合一的当世大家,没有一个真正莽夫,哪怕原本还对木棉袈裟有一丝想法的,在面对着被窝里放屁——能文能武的第一武夫,此刻都变得务实起来……
自性圆满,不想外求,且又知行合一的禅宗传人,尊称一句禅宗法主,实在不算过分。
更甚者,若是杨猛支持的革命党,最后能打败袁世凯,取得民国的合法统治权,自然可以顺势再次光大禅宗正统,届时便是以他为首,尊其为‘七祖’或‘八祖’,又有何不可?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可造时势!
可佛门自传入汉地以来,鲜少会像道家那般桀骜不驯,有武力对抗统治阶层的勇气,除了极个别的英雄人物,如杨猛这般旗帜鲜明的反袁。
这一点,不仅在座禅门众武圣心里清楚,天下人也都知道。
临济演彻更加明白,但他此刻已经不能退,因为他无路可退。
“杨施主棒喝迅疾,人佛合一,老衲也该秉承临济法脉直下承当之风,不做遮掩之态,当面向施主挑战,以争我禅宗法主之位!”
“演彻大师语似慧剑,斩断迷惘,直指本心,颇有云门天子孤高之气度,敢作敢为方可称佛,若是一味虚伪,杨某反而瞧你不起!”
杨猛闻听演彻不再虚套,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自信的神采,“你邀我前来石钟山,想必还有后手,我可任你尽情施为,也好让诸位禅师心服口服!”
“杨施主气度恢弘,老衲佩服,请施主与老衲先赏石钟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