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35章 巴蜀方言记:市井烟火里的千年密码

第35章 巴蜀方言记:市井烟火里的千年密码

水瓶,瓶子在积水里漂浮,像一只孤独的白色浮标。看台上突然炸开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雄起!”穿红色球衣的老球迷奋力举起褪色的围巾,皱纹里的雨水顺着脖颈流进印有“四川全兴”字样的旧队服,洇湿了胸前早已模糊的队徽。他身旁的年轻女孩举着自制的灯牌,上面用荧光笔写着“川足雄起,不得‘拉稀摆带’(退缩软弱)!”

“九五年成都保卫战晓得不?”老球迷情绪激动地揪住旁边年轻人的袖子,眼神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我在现场,魏群那脚任意球——”话音瞬间被突然爆发的呐喊声吞没。¨c?n_x.i!u?b¨a¢o+.\n¨e!t.下半场开场的哨音划破雨幕,雨幕中冲出一个举着喇叭的小贩,扯着嗓子喊道:“卖凉粉哦——麻辣雄起味!吃了有力气吼‘雄起’!”红色围巾如火焰般在看台上迅速传递,某个瞬间,所有人的吼声汇聚成汹涌的浪头,将二十年前黄色狂飙的激情、汶川地震时救援的坚定号子、此刻球员带起的浑浊泥水,全卷进震天动地的“雄起”声浪里。

终场哨响的刹那,赢球的球员们激动地跪在草皮上痛哭流涕。看台下,卖凉粉的老汉轻轻摸着喇叭上的凹痕,陷入沉思——那是2008年抗震救灾时被石块砸出的印记。穿红色球衣的老球迷默默递过一瓶矿泉水,两人并肩望着逐渐散去的人群,突然同时爽朗地笑出声。远处的天府国际机场亮起夜航灯,将“雄起”的尾音,拉成横跨古今的银色丝线,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而此时,球场外的小吃摊前,摊主正热情地招呼顾客:“凉面、酸辣粉,搞快‘刹割’(结束)比赛的来吃,管饱!”

四、市井脸谱:方言织就的众生相

宽窄巷子的砖墙上,“假巴意思”四个字被无数游人的手摸得发亮,字迹边缘泛着温润的光泽。卖三大炮的李叔不满地盯着蹭了他一身油的游客,一边擦拭着案板,一边抱怨:“昨儿有个老板说要投资我的铺子,张口就来‘随便开价’,结果——”他用力用木槌砸向雪白的糯米团,“嘭”的一声闷响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结果我报个数,他脑壳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还说些‘假老练’(假装在行)的话,听起就‘鬼火冒’(生气)!”

隔壁修鞋匠老王戴着老花镜,正在专注地给皮鞋上胶,听到这话,头也不抬地插话说:“上回有个嬢嬢来补鞋,非说我多收五块钱,硬是跟我争了半小时。最后——”他举起鞋锥晃了晃,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狡黠的光,“最后我把鞋底翻给她看,补丁摞补丁的地方,胶都涂了三层!她才‘焉梭梭’(没了气势)地把钱给了。”阳光穿过竹编鞋撑,在写着“搞归一”的木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牌角还留着去年暴雨时的水渍,像极了老王给大学生补鞋时,那滴不经意间掉进胶水的汗水。

春夜的锦江边,微风轻拂,卖糖画的张师傅正用铜勺熟练地勾勒凤凰。“撇脱点嘛!”穿汉服的姑娘焦急地跺着脚,裙摆上的流苏轻轻晃动,“我赶时间去看灯光秀!”铜勺里的糖汁在青石板上画出优美的弧线,张师傅突然笑着摇头:“二十年前我在文殊院摆摊,有个娃娃也是这么催,现在他带起娃娃来,小娃娃说‘爸爸,要雄起的龙!’时间过得硬是‘飞快’,跟‘梭梭板’(滑梯)一样,‘唰’的就没得了。”凤凰的尾羽在夜色中渐渐凝固,江对岸的339电视塔正不断变换着绚丽的色彩,将“莫来头”的宽容、“杀割”的释然,全溶进糖画晶莹的琥珀色里,宛如一首无声的诗。这时,不远处传来街头艺人的二胡声,拉的正是那首熟悉的《茉莉花》,伴随着江风,和着游人的欢声笑语,在夜色中飘荡。

五、庙会喧天:俚语里的民俗长卷

青羊宫的二月花会,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民俗狂欢。黄桷兰沁人心脾的香气,裹着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的吆喝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卖糖画的老师傅中气十足地喊道,手腕灵巧地一抖,糖丝在空中拉出一道银亮的弧线,转眼间便凝成一条摇头摆尾、栩栩如生的鲤鱼。穿虎头鞋的孩童眼睛瞪得溜圆,踮着脚尖张望,却被母亲轻轻拽住衣角:“莫慌,等你表舅买了‘三大炮’来。”

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木槌敲击案板的沉闷声响,只见雪白的糯米团裹着金黄的黄豆粉,蹦跳着滚进竹簸箕,引得游人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瞬间。戏台子前,川剧演员的水袖如流云般甩出丈许长,当变脸大师的脸谱由红转黑,台下突然炸开震耳欲聋的喝彩:“安逸惨咯!”几个穿汉服的姑娘激动得满脸通红,直跺脚,发髻上的银饰随着动作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卖凉粉的嬢嬢见状,趁机抬高嗓门,扯着嗓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