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些红色已经变成了暗红色,但依然能想象出当年鲜红的符号在玉器上闪耀的样子。
(三)符号的“朋友圈”
这些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三星堆出土的陶器上,有的符号刻在底部,只有倒水时才能看见;在金箔上,有的符号被剪切成镂空的形状,阳光照过时,地上会出现符号的影子;甚至在兽骨上,也有符号被刻在骨缝里,像是特意藏起来的秘密。`p-i?n?g′f/a`n+w`x`w_.!c+o`m*
最让人惊喜的是它们与其他文明的“交集”。四川大学的考古团队曾把三星堆的符号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符号对比,发现“鸟”的符号很像:良渚的鸟是直线勾勒,三星堆的鸟是曲线描绘,就像两个画家画同一只鸟,一个用钢笔,一个用毛笔。
“这说明他们有交流。”团队负责人说,“可能通过贸易,可能通过迁徙,符号就像现在的表情包,不用说话也能明白意思。”他们还发现,三星堆符号里的“云纹”,和陕西半坡遗址的“云纹”有相似的弧度,“就像两个地方的人,都觉得云是这样卷起来的。”
这些符号里藏着先民的生活。有个像“稻穗”的符号,在很多农具上都能看到,可能是祈求丰收;有个像“房子”的符号,刻在陶罐上,可能是记录居住的地方;还有个像“人”的符号,双手张开,双腿弯曲,很像现在的“跳舞” emoji,也许是在记录祭祀时的舞蹈。
现在,这些符号还在“生长”。成都的设计师把它们印在t恤上,年轻人穿着逛街;奶茶店用符号做杯套,喝奶茶时就能看到;甚至有家长教孩子画这些符号,说:“这是我们老祖宗的‘画画’。”三千年的符号,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日常。
二、通天祈愿:古宗教的神秘面纱
巴蜀的古宗教,是先民写给天地的情书,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虔诚。他们相信,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太阳有太阳神,就连一块石头、一棵树,都可能住着神灵。而三星堆和金沙的文物,就是这些信仰最生动的证明。
(一)青铜神树:宇宙的模型
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树”。它由底座、树干、树枝、神鸟、神龙组成,总高3.96米,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最让人惊叹的是它的结构:三层树枝,每层三根,每根树枝都向上弯曲,顶端站着一只神鸟;树干旁边,一条神龙从顶部蜿蜒而下,龙爪紧紧抓住树枝,仿佛在攀爬。
“这是先民想象的宇宙。”研究宗教的陈教授说,“底座是大地,树干是人间,树枝是天空,神鸟和神龙是天地之间的使者。”他指着神鸟解释:“左边的神鸟头朝东,右边的朝西,可能代表日出和日落。”
修复神树的过程像一场解谜。考古人员发现,树枝和树干是分开铸造的,接口处有凸起和凹槽,刚好能卡在一起,误差不到0.1厘米。“这需要极高的技术。”修复师王师傅说,“他们先做泥模,再浇青铜,冷却后还要打磨,一点点调整才能严丝合缝。”
神树的树枝上还挂着一些小铃铛,可惜大部分已经锈蚀,但依然能想象出风吹过时的声音。“祭祀时,风吹神树,铃铛响,巫师跳舞,多热闹啊。”王师傅笑着说。他在修复时,特意保留了一些绿锈,“这是岁月的痕迹,不能全磨掉。”
现在,神树立在三星堆博物馆的中央展厅,灯光从上方照下来,在地上投下复杂的影子,像一片森林。有个小朋友曾指着影子说:“妈妈,你看,树活了!”
(二)纵目面具:通灵者的眼睛
三星堆的纵目面具,是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文物。它宽1.38米,高0.64米,眼睛向外凸出16厘米,像两根圆柱,耳朵向两边展开,像翅膀,嘴巴咧开,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这绝对是巫师的‘法器’。”研究民俗的刘老师说,“先民相信,巫师能和神灵说话,所以他们的眼睛要看得远,耳朵要听得清。面具就是把这种‘超能力’画出来。”
面具的眼睛里藏着秘密。修复时发现,眼球的内部是空的,里面有细小的铜粒,摇一摇还能听见响声。“可能是祭祀时,巫师戴着面具摇晃,铜粒响,就像神灵在回应。”刘老师说。面具的表面还残留着黑色的颜料,化验后是炭黑,“他们可能给面具涂过颜色,让眼睛更有神。”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些面具的大小,刚好能遮住成年人的脸。“巫师戴着它跳舞,别人就觉得他变成了‘神’。”讲解员说。在三星堆遗址,还发现了一些小面具,只有手掌大,可能是给孩子戴的,“让孩子也能参加祭祀,感受神灵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看到纵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