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52章 跟着《吴船录》与《入蜀记》去旅行

第152章 跟着《吴船录》与《入蜀记》去旅行

船录》中也能找到印证,范成大自眉山顺江而下,直至戎州方见“两岸多荔子林” 。

陆游的《入蜀记》虽未聚焦荔枝,但他对山川景物的描绘同样细腻。想象一下,若陆游与范成大在荔枝林相遇,一个擅长借景抒情,一个专注记录物产,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也许会一起品尝荔枝,交流旅途中的趣事,共同为这蜀地的物产与风光陶醉。陆游可能会从荔枝的美味联想到家乡的水果,抒发对故乡的思念;范成大则会继续分享他对荔枝种植、保鲜的见解,两人在荔枝树下畅谈,为这段旅程增添一段佳话。

如今,在金沙江畔的宜宾,五株千年古荔树依然屹立,它们的种植年代可追溯至唐以前,2019年被列为一级古树。其中一株干周5.6米,亭亭如盖,浓荫广达数十米,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荔枝在巴蜀地区的兴衰。而在重庆涪陵,目前荔枝种植面积约1.1万亩,有“妃子笑”“桂味”“仙进奉”等多个优质品种,2024年底“涪陵荔枝”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药香里的神话与现实

青城山云雾缭绕,川芎的故事在《吴船录》里带着神秘色彩。孙思邈与仙鹤的传说,让川芎有了浪漫的底色。范成大看到道人在芙蓉平种植川芎时,心中或许也在感慨这草药背后的故事。青城山的川芎,不仅是一味良药,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那一片片翠绿色的川芎叶子在山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传说隋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携徒弟云游至四川青城山,在混元顶的青松林内歇脚时,看见一只大雌鹤头颈低垂、不断哀鸣,猜想它患了急病。第二天清晨,他们又来到青松林,能清晰听到病鹤的呻吟。等到第三天再来时,却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只见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从它们嘴里掉下几朵小白花和几片很像红萝卜的叶子。孙思邈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此时才发现雌鹤已恢复健康、在林中嬉戏如常。他观察到白鹤们常去混元顶峭壁古洞旁,那里长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便联想到雌鹤病愈可能与这种植物有关。?{零*点>看?1\书|¥ `,?无@错#§内1容2于是采了一些回去反复实验,发现它的根茎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兴奋之下,孙思邈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并将这种药命名为“川芎” 。

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风湿痹痛等多种病症。它对生长环境颇为挑剔,多生长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平坝和1000至1500米的山地黄壤中,四川都江堰便是全国川芎主产地,其马祖寺一带所产的“菊花心”川芎一直是川芎中的上品 。在挑选川芎时,优质的川芎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黄白色且油性大、香气浓。

陆游在《入蜀记》中同样注重人文与历史,他对各地的古迹、掌故都有详细记载。若他来到青城山,定会对川芎的传说和种植深感兴趣,说不定还会和范成大一起探讨这味草药的药用价值与文化内涵,在山水之间,追寻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他们可能会一起拜访山中的道人,了解川芎的种植方法和炮制工艺;也可能会在山中漫步,寻找传说中孙思邈采药的踪迹,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与厚重。

孙思邈晚年隐居青城山,在这里潜心研究医学,编写《千金翼方》,他一边行医采药,一边收集民间偏方单方。当地乡民看病,他常常不收脉利钱,还会送药。乡民们也会给他介绍草草药和民间治病单方、偏方,很多都被他写进了医书 。他还教乡民们种药、采药、识药、制药,培养了一大批药农,使太平场逐渐成了川西地区的药材贸易集散地 。

奇花异草绘就的秘境

《吴船录》中的巴蜀是一个充满奇花异草的世界。合江亭的梅花刚开三分,芳华楼前便已摆开宴席,那点点红梅在枝头绽放,如繁星般点缀着亭台楼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香。合江亭在南河与府河交汇处,1200年前,节度使韦皋在此建亭造楼,时称合江园,是成都历史上最早的市政公园。晚唐时,这里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迎来送往、宴请宾朋的风雅之地。每当梅花初绽,成都的文人们便会齐聚于此,饮酒赋诗,以梅寄情。花瓣飘落杯中,与美酒相融,饮下的不仅是佳酿,更是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平都山上满山的粗壮古柏树,承载着古老的传说。相传修道升天的阴长生亲手种下这些柏树,它们便在这里扎根生长,历经千年而不倒。转运司每年都会派人前来点视,仿佛是在守护着这份古老的传承。古柏虬枝盘曲,树皮粗糙如沧桑老者的面庞,树冠如巨大的伞盖,遮天蔽日。漫步在古柏林间,脚下是厚厚的落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