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60章 扬子板块:成都的“地质盾牌”与“成长伙伴”

第160章 扬子板块:成都的“地质盾牌”与“成长伙伴”

吸水一样,吸收、散射和衰减地震波的能量。地震波在松散沉积物中传播时,颗粒之间的摩擦、孔隙内流体(主要是水)的震荡运动等,都会将地震波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流体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大幅降低地震波的振幅和破坏力。这无疑是扬子板块送给成都的一份“珍贵防震礼物”,极大地减少了地震对成都的伤害,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地质稳定孕育古蜀文明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扬子板块始终为成都提供着稳定的地质环境,成为古蜀文明诞生与传承的“温床”。中生代时期,四川盆地作为扬子板块内部的沉积中心,气候温暖湿润,河湖密布,为恐龙等生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绝佳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沉积矿产,这些都为成都地区后来的发展储备了宝贵的“自然资本”。

新生代以来,尽管周边山脉在造山运动的作用下不断隆升,但扬子板块强大的“定力”使得成都平原始终保持着相对平缓的地形,非常适合人类定居、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距今约4000 - 5000年前,古蜀先民正是看中了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壤和安稳的地质环境,在这里定居下来,创造了璀璨的三星堆、金沙文明。他们利用平原上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手工业,建造城市和祭祀场所,留下了众多神秘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扬子板块默默提供的“地质安全感”,是古蜀文明能够诞生、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像一位幕后的“英雄”,静静地见证着人类文明与地质环境的早期交融,以及古蜀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兴衰与延续。

四、汶川地震时,扬子板块怎么护着成都

(一)硬基底当“能量减速带”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里氏8.0级)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狐±??恋$文-学? ¨|首?=发&这场地震由龙门山断裂带的逆冲运动引发,释放出的能量极其巨大。地震发生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快速传播,就像一头失控的“猛兽”,试图冲击周围的一切。

当地震波传播到扬子板块西部的刚性基底(如花岗岩、片麻岩等)时,这些坚硬的岩石就像一道巨大的“地质盾牌”,发挥出了“能量减速带”的作用。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速度快但破坏力相对较小,横波速度稍慢却能造成剧烈的地面摇晃和建筑物破坏。面对地震波的冲击,扬子板块的刚性基底会对纵波产生强烈的反射作用,就像子弹打在钢板上被反弹回去,使部分纵波重新回到地壳深部,无法继续向成都平原传播;对于横波,由于基底岩石具有高密度、高弹性的特点,横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波形转换和能量衰减,其破坏力被大大削弱。通过这样的方式,扬子板块的刚性基底在地震能量传导的路径上设置了一道“关卡”,让抵达成都平原的地震波能量先“折损”一部分,从而减轻了地震对成都的冲击,成为守护成都的第一道重要“防线”。

(二)松散泥沙成“地震波海绵”

成都平原上厚达数百米的松散泥沙层,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地震波海绵”的关键作用。这些松散沉积物主要由第四纪的砂、砾石、黏土等组成,它们的孔隙度高、弹性好,就像无数个微小的“能量吸收器”。

当地震波(尤其是破坏力较强的横波)传入松散泥沙层时,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过程。首先,松散颗粒之间会产生强烈的摩擦作用,这种摩擦会消耗地震波的机械能,将其转化为热能;其次,孔隙内的流体(主要是地下水)会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发生震荡运动,流体的运动也会进一步消耗地震波的能量,将其转化为流体动能。通过这些作用,地震波的振幅和能量被大幅衰减,就像被海绵吸走了力量一样。

在汶川地震中,震中映秀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可达0.9g - 1.0g(g为重力加速度),地面摇晃非常剧烈,建筑物受到的破坏严重;而成都市区由于松散泥沙层的“海绵效应”,地面峰值加速度仅约0.2g - 0.3g,地震波的能量被大幅削弱,建筑物的摇晃程度明显降低。许多高层建筑虽然能感受到明显的震动,但因为地震波能量被松散泥沙层有效吸收和衰减,得以避免倒塌等严重破坏情况的发生。可以说,这些松散泥沙层就像大自然为成都定制的“防护海绵”,在地震发生时有力地守护了城市的安全。

(三)盆 - 山结构当“能量分流器”

四川盆地与龙门山断裂带所构成的“盆 - 山”结构,在汶川地震中起到了“能量分流器”的重要作用,就像一个巨型的“地质喇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