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宝石;红桥山的岩层在阳光下发散着青灰色的冷光,坚硬而沉稳,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至中段,巴朗山5072米的垭口常年被云海缠绕,站在垭口,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脚下是翻滚的云海,远处是隐约可见的山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夹金山5338米的雪峰上,积雪与岩石交错成黑白分明的版画,那是红军长征时留下足迹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革命的记忆。
而四姑娘山更是将这份雄伟推向极致——四座山峰从北到南依次排开,5672米的大峰、5670米的二峰、5664米的三峰簇拥着6250米的幺妹峰,后者如利刃刺破苍穹,“蜀山之后”的美誉在此处有了最直观的注解。.m!y.j\s,c¢h`i\n¢a^.′c`o¨m!幺妹峰的山体陡峭,岩石裸露,攀登难度极大,吸引着无数登山爱好者前来挑战。
向南延伸的轨迹中,山脉的海拔逐渐收敛,二郎山3437米的岭脊处,川藏公路曾在此凿开天险,“高呀么高万丈”的歌声里藏着它的险峻。二郎山的植被丰富,从山脚到山顶,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不同海拔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至汉源县宜东镇,主脉在此分野:东支折向洪雅、峨眉,化作瓦屋山的平顶桌状、大瓦山的垂直绝壁。瓦屋山山顶平坦开阔,宛如一张巨大的桌子,山上绿树成荫,溪流潺潺,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大瓦山的绝壁垂直陡峭,仿佛是被刀削斧劈过一般,气势磅礴。
南支则直抵大渡河,扇子山、马鞍山、鸡冠山如接力般延续着山脉的脉络,最终在黄草山一线与河谷相拥。这些山峰虽不如北段和中段的山峰高大,但同样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生态环境。
这种南北为主、东西分岔的走势,不仅划分了岷江与大渡河的流域,更让四川盆地的温润与川西高原的凛冽在此相遇——东坡是成都平原的炊烟,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带着人间的烟火气,象征着丰收与安宁;西坡是高原草甸的风马,风马旗在风中飘扬,传递着藏族人民的信仰与祝福。而邛崃山脉自身,便是这场地理对话的永恒见证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地质肌理:山脉的岩石与构造密码
邛崃山脉的地质构造属于中国东部大陆巨型新华夏系之西缘部位,主要构造形迹由一系列北东向及北北东向雁行褶皱组成。这些褶皱如同大地的皱纹,记录着板块碰撞和地质运动的历史,它们相互平行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山脉复杂的地质结构。
山体由花岗岩、石灰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砂板岩等多种岩石构成,这些岩石质地坚硬,耐风化侵蚀,是山脉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花岗岩以其坚硬的质地和独特的晶体结构,构成了山脉的主体骨架,四姑娘山的幺妹峰便是由花岗岩组成,那坚硬的岩石抵御着风雪的侵蚀,保持着挺拔的身姿。
石灰岩和结晶灰岩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石林等。在邛崃山脉的一些区域,分布着许多溶洞,洞内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猛兽咆哮,仿佛是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地下河在溶洞中蜿蜒流淌,水声潺潺,为溶洞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大理岩则以其细腻的质感和美丽的色泽,成为了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优质材料。在山脉的一些古老寺庙和古建筑中,常常能看到大理岩的身影,它们被雕刻成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展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强烈影响,山体褶皱强烈,山峰尖削险峻,山脊海拔大多达5000米以上。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积雪终年不化,发育有现代冰川,如四姑娘山地区的冰川呈放射状分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冰川表面闪烁着蓝色的光芒,宛如一条条银色的巨龙蜿蜒在山间。这些冰川是地球上宝贵的淡水资源库,对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山脉中还保留有古冰川遗迹,这些遗迹是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化的珍贵资料,比如u形谷、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见证了冰川曾经的活动轨迹。u形谷是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山谷形成的,谷底宽阔平坦,两侧谷壁陡峭;角峰是由多个冰川侵蚀形成的尖锐山峰,如四姑娘山的幺妹峰就是典型的角峰;刃脊则是两个相邻冰川谷之间的山脊,锋利如刀刃,行走在上面让人胆战心惊。
由于山脉历经复杂的地质运动,山体结构多样而复杂,岩石破碎。当河流横切山脊时,往往形成深邃峡谷,如鱼子溪峡谷,谷深壁峭,河流在峡谷中奔腾咆哮,形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