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系统在手:我在古代当基建女王 > 第73章 州牧的考校

第73章 州牧的考校

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的跳动声!数十道目光,如同无形的锁链,将她牢牢捆缚在厅堂中央。空气仿佛凝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阻力。舌战群儒?她面对的,是掌控一州生杀大权、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吏!是根深蒂固的轻视与质疑!

沈微深吸一口气!胸腔里那股因屈辱和不甘而点燃的火焰,混合着对清河县那片土地上无数期盼目光的责任感,猛地压下了所有恐惧!她不能退!清河县需要这份“政绩”作为屏障,她的工坊,她的玻璃,她的“飞梭”,都需要这份认可!这州府之行,是险关,也是龙门!

她缓缓抬起眼,目光不再低垂,而是平视前方,越过州牧书案上袅袅的茶烟,迎向那一道道审视的目光。_d.i.n/g.d`i-a_n/s¢h!u.k¨u\.?c.o/m?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带着一种扎根于泥土的、不容置疑的沉静力量。

“回禀州牧大人,诸位大人。”沈微的声音响起,初时因紧张而略显干涩,但迅速变得清晰、稳定,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在寂静的大厅中回荡。

“红薯,又称地瓜、番薯,耐旱耐瘠,不择地力。清河县推广之法,首重‘三时’。”她伸出三根手指,动作沉稳有力,“一曰‘选时’。清明前后,土温回升至十五度以上,即可育苗。过早易受春寒冻伤,过晚则生长期不足,影响块根膨大。” 她直接抛出了温度概念,虽然这些官员未必懂“十五度”的具体意义,但“春寒”、“生长期”却是农事常识。

“二曰‘移时’。待苗长至一掌高,约五寸许,叶片舒展,根系发达,选阴天或傍晚移栽最佳,避烈日灼伤,提高成活。行距二尺五寸,株距一尺,确保通风采光。”

“三曰‘管时’。前期保水促苗,中期控水促根,后期保叶促薯。尤其块根膨大期,需充足光照与昼夜温差。遇连雨需及时排涝,防烂根。” 她的语速不快,条理却异常清晰,每一个要点都辅以具体的操作时间和标准,精准得如同农书。

“至于产量,”沈微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厅内几个面露不屑、似乎在质疑这“贱民之粮”价值的官员,“清河县沙河村,坡地试种,亩产鲜薯两千一百斤。李家坳,中等旱田,亩产一千八百斤。去皮去杂,折合干粮,约为稻麦三至四倍!且耐储藏,可切块晒干,或窖藏过冬,实为度荒救急之良物!”

“两千一百斤?!”

“稻麦三倍?!”

厅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低低的议论!即便是不通农事的官员,也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在这个亩产稻谷三四石(约合三百到四百斤)就算丰年的时代,两千斤的鲜薯产量,无异于天方夜谭!质疑的目光瞬间转为惊愕与难以置信!

“哼!空口白牙!区区妇人,也敢妄言农事产量?怕不是为邀功请赏,信口雌黄吧!”一个坐在右侧前排、身着绯色官袍、留着两撇山羊须的干瘦老者冷哼一声,声音尖利,毫不掩饰其鄙夷。他是青州府通判,主管钱粮刑名,向来以刻板守旧着称。

这尖锐的质疑如同冷水泼入油锅!瞬间将厅内因惊人产量而引发的骚动压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沈微,充满了更深的审视与怀疑。

沈微的心脏猛地一缩!但脸上却丝毫未露怯色。她早有准备!面对通判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她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上前半步,从怀中取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略显粗糙的黄麻纸。纸张展开,上面是用炭笔精心绘制的图表和密密麻麻的记录!

“大人明鉴!”沈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凛然,“民女不敢妄言!此乃清河县沙河村、李家坳、王家集三处试种点,由县衙吏员、村中耆老及民女共同参与,于收获时当场过秤、记录在册之详实数据!”她将图表高高举起,指向上面清晰的数字,“大人请看!沙河村试种户李大山,坡地一亩三分,实收鲜薯两千七百三十八斤!此为里正、户主、县吏三方画押之凭据!李家坳张老栓,旱田一亩一,实收一千九百五十六斤!王家集……”

她逐字逐句,清晰报出一个个具体的名字、田亩数、实收重量!每一个数字都精准到斤两!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真实的地点和人物!更有那盖着鲜红指印和简陋印章的凭据为证!

详实!具体!无可辩驳!

那山羊须通判张了张嘴,看着沈微手中那不容置疑的证据,脸色一阵青白,后面刻薄的话硬生生被堵了回去,只得重重哼了一声,别过脸去。

州牧的目光扫过那卷记录详实的图表,又落在沈微那张因激动而微微泛红、却依旧沉静坚毅的脸上,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不易察觉的赞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