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系统在手:我在古代当基建女王 > 第99章 平价粮仓与以工代赈

第99章 平价粮仓与以工代赈

的保障,就要成为清河建设的一份子!

混乱的场面在李大锤的威慑和清晰规则的引导下,渐渐有了秩序。¤:^6?~¥1?§;看?书?}网\- ?·已#{+发?布#¤_最???新)>章et节(]绝望的流民们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红薯干,听着“管饭”、“领粮”的承诺,眼中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一些青壮年男子开始主动寻找官府派出的工头登记。而城内的贫民,看到那实实在在的低廉价格(远低于周家粮铺的天价),也纷纷拿出证明,排起了购买的长队。

粮仓前很快排起了两条长龙:一条是等待登记劳役的流民青壮,一条是凭身份购买平价粮的城内居民。工坊雇工们动作麻利地登记、发牌、称粮。秩序井然,效率极高。空气中弥漫着红薯干特有的甘甜气息,驱散了一部分绝望的阴霾。

一个抱着瘦弱婴儿的妇人,颤抖着双手接过三斤红薯干和一张写着“午粥”的小木牌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粮仓的方向连连磕头,泣不成声:“谢谢沈东家!谢谢活菩萨!娃有救了!娃有救了…”这发自肺腑的哭喊,瞬间感染了周围的人群,低低的啜泣和感激声此起彼伏。

沈微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这一幕,眼眶微热。那沉甸甸的责任感,在这一刻,化作了实实在在的“仁心”落地。她挽救不了北境战死的英魂,但至少,她要尽力护住眼前这些活生生的人!

**第二步:以工代赈,筑根基!**

仅仅提供口粮,只是治标。让流民创造价值,融入清河,才是治本之策!沈微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清河县那饱受诟病的基础设施。

“轰隆隆——”

县城通往码头的泥泞主干道上,此刻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数百名登记在册的流民青壮,在工坊匠人和官府工头的指导下,正挥汗如雨地劳作着!

道路被分段挖开。一部分人负责挖掘、平整路基;一部分人负责搅拌——巨大的木槽里,是清河县独有的神奇材料:水泥!灰扑扑的粉末与水、砂石混合,在李大锤等匠人的指挥下,被搅拌成粘稠的浆体;最强壮的一批人,则负责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倾倒入挖好的路基中,用特制的刮板刮平。

“都打起精神!这‘神灰’(百姓对水泥的称呼)干得快!铺平!压实!干了以后,那就是铁板一样结实!下雨天再也不怕满脚泥了!”李大锤洪亮的声音在工地上回荡,带着自豪。他亲身参与过水泥的试验和应用,深知其价值。此刻,他不仅是监工,更是技术的传播者。

流民们起初对这“神灰”将信将疑,但看到泥浆迅速凝结变硬,展现出远超泥土的坚硬和平整时,眼中都露出了惊奇和兴奋!这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苦役,而是在修筑一条真正平坦、坚固、能带来便利的“神路”!一种参与建设、创造价值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冲淡了背井离乡的悲苦。

汗水浸透了他们单薄的衣衫,却无人叫苦。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傍晚收工时,那三斤实实在在的红薯干和一顿热腾腾的饱饭,是汗水换来的报酬!是活下去的希望!

与此同时,在县城外围几处年久失修、淤塞严重的水利沟渠旁,另一批流民也在劳作。他们清理淤泥,加固渠岸,同样使用上了水泥砂浆。沈微的“互助社”成员穿梭其间,除了监督劳役票的发放,还负责分发御寒的姜汤(工坊熬制)和基础的劳保用品(简陋的手套)。

“娘!你看!这是我今天赚的粮!”一个半大的流民少年,傍晚散工时,兴奋地举着工票换来的红薯干,跑向窝棚区等待的母亲。小脸上沾满泥灰,却洋溢着久违的光彩。他的母亲接过沉甸甸的红薯干,看着儿子挺起的胸膛,浑浊的眼中涌出泪水,紧紧抱住了他。

**第三步:仁心微光,暖寒冬!**

深秋的寒意日益凛冽。平价粮仓和工地的热火朝天,驱散了绝望,却难以完全抵御肉体的寒冷。许多流民依旧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沈微站在工坊仓库前,看着新运到的一批粗布和棉花。这是她动用萧砚令牌带来的部分州府资源,以及工坊压缩其他开支挤出的资金紧急采购的。

“小桃,都准备好了吗?”沈微问道。

“准备好了,姑娘!”小桃捧着一件厚实簇新的棉背心,“按您吩咐,简单裁剪,填充足量棉花,针脚密实保暖就行,不求美观。工坊的妇人们日夜赶工,第一批五百件已经好了!”

沈微点点头:“通知下去,今夜气温骤降。参与劳役的流民,凭今日完整工票,散工时除红薯干外,加领一件棉背心!老人、带孩子的妇人优先!工坊雇工家属和学堂孩子,有特别困难者,也可凭户籍申领一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