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展览正式开幕。祁弃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西裤,站在入口处迎接来宾。林教授带着一群艺术评论家和收藏家早早到场,对展出的作品赞不绝口。
\"《影与光之间》是你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林教授低声对祁弃说,眼睛闪着骄傲的光,\"情感充沛却不滥情,技法成熟却不炫技。\"他拍拍祁弃的肩膀,\"你找到自己的声音了,孩子。\"
祁弃不习惯这样的赞美,只能点头致谢。她时不时看向入口,但温姜始终没有出现。这在意料之中——影后的日程表从来都是提前半年排满的,更何况她刚刚获得银狮奖提名。
下午三点,人流达到高峰。祁弃被记者和艺术爱好者团团围住,解释创作理念和技法选择。就在她回答一个关于色彩运用的问题时,展厅突然出现一阵骚动。人群自动分开,温姜穿着一身简单的米色连衣裙,脖子上戴着那个简易的银项链,缓步走来。
\"抱歉迟到了。\"温姜对周围的镜头微笑,然后转向祁弃,\"能请艺术家亲自带我参观吗?\"
接下来的半小时,祁弃带着温姜走遍每个展区,讲解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温姜认真聆听,时不时提出专业的问题,让周围的记者惊讶不已。当他们来到《影与光之间》前时,温姜停下脚步。
\"这幅画,\"她对着周围的镜头说,声音清晰而坚定,\"让我重新认识了肖像艺术的力量。\"她看向祁弃,眼神中带着某种只有祁弃能读懂的情绪,\"它捕捉的不是表面的形象,而是灵魂的真相。\"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记录影后对艺术的评价。祁弃站在一旁,感到一种奇怪的抽离感——温姜的话发自内心,却被无数镜头扭曲成一场表演。
参观结束后,温姜被经纪人匆匆带走参加下一个通告。临走前,她悄悄塞给祁弃一张纸条:\"今晚八点,老地方。\"
晚上七点五十分,祁弃站在美术馆后门的台阶上,不确定\"老地方\"指的是哪里。八点整,一辆熟悉的黑色suv悄无声息地停在她面前。车窗降下,温姜戴着棒球帽的脸露出来:\"上车。\"
车子驶向城市东郊,最终停在那栋熟悉的高层建筑前——温姜的公寓。电梯里,温姜摘下帽子,头发散落在肩膀上,散发着淡淡的洗发水香气。
\"庆功宴后派对。\"她解释道,\"经纪人坚持要办,但我实在受不了再来一轮虚伪的祝贺了。\"
公寓里果然空无一人,只有餐桌上摆着两盒外卖和一瓶红酒。温姜踢掉鞋子,赤脚走向露台:\"饿了吗?我买了陈记的卤肉饭。\"
她们坐在露台上,看着城市灯光一点点亮起。温姜倒了两杯红酒,递给祁弃一杯:\"敬你的展览,\"她碰了碰祁弃的杯子,\"和我的提名。\"
酒精滑过喉咙,带着微微的苦涩。祁弃小口吃着卤肉饭,听温姜讲述庆功宴上的种种荒唐事——制片人想介绍她认识自己的侄子,某品牌想用天价合约换取她代言,前男友导演柯寻喝醉后大谈他们曾经的恋情...
\"柯寻?\"祁弃放下叉子,\"《午夜钟声》的导演?\"
温姜点点头,表情变得复杂:\"他手上有个新项目,想让我出演。\"她转动着酒杯,\"但我怀疑他只是想借我的名气炒作。\"
祁弃想起那个傲慢的导演,他曾公开宣称温姜的演技全靠他\"调教\"。一种莫名的保护欲突然涌上心头:\"别接他的戏。\"
温姜惊讶地抬头,随即笑了:\"不会接的。\"她轻声说,\"我已经有更好的选择了。\"她的目光落在祁弃脸上,\"不过...去好莱坞意味着我们要分开很久。\"
这句话悬在两人之间的空气中,沉甸甸的。祁弃盯着自己的酒杯,不知该如何回应。六个月,加上她可能接受的挪威驻留项目,就是九个月的分离。对普通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两个刚刚建立起深刻联系的人而言,几乎是一个世纪。
\"我们可以...\"温姜犹豫着,\"视频?邮件?\"
祁弃点点头,但心里清楚那远远不够。她需要看到温姜在特定光线下眼角的细纹,需要听到她思考时无意识的轻哼,需要感受她靠近时带来的温度和气息。这些都无法通过屏幕传递。
温姜突然站起身,走到露台栏杆边:\"看。\"她指向远处,\"美术馆的灯光。\"
祁弃站到她身边,果然看到远处美术馆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出来,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就在今天,她的作品在那里展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可。而这一切,某种程度上都始于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