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獐踪迷烟

第一百四十三章 獐踪迷烟

新打的榆木方桌敦敦实实地立在堂屋中央,桌面刨得溜光水滑,泛着木头本色的暖黄。/比·奇-中/文`王? *庚?新¨蕞*全¢西条同样厚实的条凳围在桌边,棱角被秦老汉用砂石打磨得圆润。晓柱踮着脚,小手指头在光滑的桌面上好奇地划来划去,嘴里“嘟嘟”地模仿着秦铁柱刨木头的声音。

“别划拉了,当心扎刺儿!”周晓兰笑着把儿子抱开,将一摞刚洗好的粗陶碗摆在桌上,发出清脆的磕碰声。她气色比刚成亲时好了许多,脸颊有了血色,干活也利索。

秦老汉坐在新条凳上,手里拿着把细齿木锉,正对付着一截短粗的枣木棍。他眯着眼,全神贯注,木锉发出“沙沙”的轻响,木屑簌簌落下。“给咱晓柱弄个‘叫叫儿’(口哨),老枣木的,吹起来响!”

院外传来嘈杂的人声和说笑声。熏房前聚了好几个村里的婆娘媳妇,围着周晓兰。青烟缭绕,松柏的香气混着肉香弥漫开来。

“晓兰妹子,这火候咋看啊?我这熏房搭在屋后土坎下,烟总往上飘,熏不匀实!”

“嫂子,盐抹多少合适?我家那口子说怕放少了存不住,齁咸又费盐!”

“这柏树枝哪片坡上的好?我家那口子砍回来的,味儿冲得很!”

周晓兰脸上带着笑,耐心地一一解答,手里也没停,掀开自家熏房的草帘子示范火候:“火不能大,烟得是青的,肉皮起亮色就成。盐嘛,比平时炒菜多放一半就够,熏干了咸味会重些…”她拿起几片叶子,“柏树朝阳坡的老枝味道正,不刺鼻。”

秦铁柱推着“飞鸽”从院外进来,车后座捆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沾着泥土。几个婆娘瞧见,笑着招呼:

“柱子回来了?又给家里添好东西啦!”

“柱子哥,啥时候有空带带我家那口子进山转转?学学你下套子的本事!”

秦铁柱简短应着,目光扫过人群。王老栓的媳妇也在,手里攥着块洗得发白的布,里面包着几块不大的肉条,脸上带着点局促和期盼。熏肉的法子传开了,可真正舍得拿出肉来熏的人家,还不多。他心里沉了沉,面上不显,停好车,把麻袋卸下来。

“爹,弄了点好土,后山沟背阴坡的,油性足。”秦铁柱把麻袋拖到院角新辟出的一小块菜畦旁。盖新房时院子平整了,原先的菜地没了,他琢磨着在院角重新开一小块。

“中!这土看着就肥!”秦老汉放下手里的枣木棍,凑过来抓了一把土捻了捻,黑油油的,“正好种点过冬的菠菜、小葱。”

“柱子哥,”王老栓媳妇凑过来,声音不大,“熏肉…真能存到开春?我家就这点肉…怕糟践了。”

“省盐,味儿好,存得住。-q+s\b!r,e¢a¨d,.¢c/o+m·”秦铁柱声音沉稳,“火候盐量按晓兰说的,错不了。”他顿了顿,加了一句,“山里都这么存。开春青黄不接,或是大雪封山,有块肉下锅,顶大用。”他用了“大雪封山”这个更常见的理由。

王老栓媳妇看着秦铁柱笃定的眼神,又看看周晓兰熏房里挂着的诱人肉条,咬了咬牙:“成!听柱子哥的!我这就回去弄!”像是下了决心,转身匆匆走了。

午后,秦铁柱背上53式,推起“飞鸽”。车后座除了背篓绳索,这次多了个用细藤条编成的扁平网兜和一小捆新鲜的、带着泥土的嫩草。

“去北坡那片老松林转转,”他对正在菜畦里撒菠菜籽的秦老汉说,“看能不能弄点活物,给晓柱养着玩。”理由很生活化。

车轮轻快地碾过村路。北坡老松林,林深树密,松针铺地,厚厚的如同毯子。这里獐子多。獐子肉虽不如野猪肥厚,但胜在细嫩,獐子肚(胃)和麝香更是值钱的好东西。更重要的是,活捉獐子,是检验他陷阱技艺的好目标,也能给家里添点生气。

到了林缘,秦铁柱藏好车。他像一缕融入林间的风,悄无声息地潜行。特种兵的感知全面开启。耳朵捕捉着松涛声下的细微动静,眼睛如同精密的扫描仪,扫过地面每一寸松针。

很快,在一条兽径旁的湿润苔藓地上,他发现了目标——几枚小巧清晰的偶蹄印!蹄印前端尖细,大小比羊蹄略小,步幅轻快。是獐子!而且不止一只,看蹄印的叠加和方向,像是一个小家庭在觅食。

秦铁柱眼神锐利起来。他没有追踪蹄印,而是迅速判断獐子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核心活动区域。獐子胆小机警,听觉嗅觉灵敏,强攻或设置强力陷阱容易惊走或伤及皮毛。他需要更精巧的“软捕”手段——迷魂阵与吊脚套。

他选定了一处獐子足迹密集、靠近几丛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