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泰北的话,引起了朝廷上大部分官员的共鸣,他们这时候才想起,
胜保这个钦差完全是捡的。.小?税,宅. ·冕*废·悦?黩,
他当钦差,与能力和战功完全无关,只是因为琦善的误判与朝廷无奈。
太平军北伐,扬州江北大营一开始并不当一回事,以为只是打隔壁省。
所以,琦善只派遣了不高不低的文官胜保负责,胜保也算尽力。
虽然一路上没有打过胜仗,
但也追着北伐军不放!
太平军北伐突然进入中原,随后北上,整个大庆朝廷都是慌乱的,
无人可用之时,
才临时任命胜保当钦差,以便于协调地方各军围剿北伐军。
同时派出绵愉、僧王爷从北往南,与胜保从南往北,一起夹击北伐军。
之后才发生李世安的事情。
翁泰北的意思很明显,胜保除了钦差头衔,啥也不是,指挥不了李世安。
所以,李世安当然能和平相处。
可李世安这样的悍将,在老资格的向荣、琦善面前又如何自处?
现在江南、江北大营刚刚把金陵城的长毛逆贼稳住,杨定文也算配合。
这个时候换成年轻的李世安过去,三足鼎立?局势不是再次大变?
除非,清文宗想靠着李世安一个人搞定江南数十万太平军。¢墈^书+屋- /最+欣¨章~踕?庚^薪′快·
翁泰北说完,一向在后边给李世安捅刀子的穆荫大义泯然的出列。
躬身说道:“皇上,翁尚书所言有理,金陵的局势刚刚稳住。”
“如果这个时候您安排资历浅薄的李大人去当两江总督,恐怕再生变故!”
紧接着,其他看不惯李世安如此神速升官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反驳道。
不仅是朝廷上的人,
地方上被李世安比下去的人,包括曾某人,也在暗中联系发力使绊子。
李世安并不知道这些内幕。
一时之间,朝廷之上,支持李世安升官的只有肃顺、和杜翰两人。
包括靠着给李世安当监军,刚被调入军机处的怡亲王,也没有赞同。
眼见朝堂几乎一边倒的反对李世安,清文宗感觉自己又被冒犯了。
于是语气不悦的说道:“照你们这意思是,朝廷任命官员看的是资历?”
“有功之臣就这么不赏赐?”
“依朕看来,向荣、琦善两个人资历倒是足够,可是他们有什么成就?”
“不时的给朕上一些请功折子,不时的说今天打了是胜仗斩杀多少人…。”
“明天又收复什么地方——。”
清文宗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重重的一拍龙椅,猛地站起身,说道:
“真以为朕是傻子吗?这样的请功折子,朕早就在败保那里看腻了!”
“胜仗是这么打的吗?”
“真要有本事,朕不要强求太多,打出李爱卿一成的本事出来啊!”
“李爱卿才多少人?”
“加上水师也不足三千人!”清文宗脸色阴沉的扫视全场,说:
“他杀了多少长毛了?”
“前前后后斩首都超过三万了吧!”
“每一次都因为自身兵力不足,损失过半才请旨回去休整——。¨卡?卡′暁.税~蛧, _芜\错\内~容\”
“天底下还有比李爱卿更尽责的吗?”清文宗说的下面的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清文宗把压抑心中的不快发泄了出来,就没打算停止,继续说道:
“朕前前后后给李爱卿才多少钱粮?好像不足三十万两白银吧?”
“可他给朕赚了多少钱?”
“自打他上任江南巡抚以来,不仅打仗屡立战功,地方发展也从没落下!”
“在失去大片土地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不仅稳稳保住,还略有上涨!”
“这些就不说了——”清文宗看向之前反对让李世安铸币的大臣说道:“仅是铸币收益一项,他就给朕上交了十万两!”
“这些你们谁能做到?”
清文宗今天话特别多,也许是受到后宫影响,也许是压抑许久。
他看向户部尚书孙瑞珍,说:“孙尚书,你作为户部尚书,朕同样给了你铸造银元的权限,可是你干了什么?”
“李爱卿的铸币有理有据,铸造一批,投放一批,投放一批申请一批!”
“账目清清楚楚,朕这个外行看的都是一目了然,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