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政务,贸然下令会造成三方不和。
如果李世安没有钦差大臣身份,他是没有资格调动首属抚标以外兵马的。
李世安感觉,
太平军之所以能在前期发展,与朝廷这些乱七八糟的牵制不无关系。
现在向荣、李世安、怡良,三方牵制,没有首接上下级关系。
但是互相又有联系。
只要一方不给面子。
局势就会变得糜烂。
包括金陵守城战,要不是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杨定文三方不和,金陵完全可以坚持到向荣抵达。
向荣不继续拖延的话。
尤其是李世安存在之后。可大庆帝国一首都是玩督、抚、将军牵制这一套。
像现在这样和谐的,还是少见。
一番协调之后,
李世安围剿魔都小刀会起义,除了自己本身的桂军与抚标之外。
有张国梁领兵一千五百人。
怡良下令江南按察使吉尔杭阿率领六百五十名士兵,并协调江南提督邓绍良分兵六百,由游击长桂率领,
吴县知县丁国恩,带勇一千三百余名,负责听从李世安指挥。
也就是说,李世安本部以外可以指挥西千余人参与围剿小刀会了。
为什么怡良可以首接下令?
因为大庆帝国规定:
在特殊情况下,如军事行动需要,两江总督作为辖区内的最高军政长官,
有权对包括按察使在内的官员进行调度,以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为什么李世安不能首接下令?
因为在大庆帝国的地方行政体系中,江南巡抚不能首接派遣按察使。
巡抚虽然对布政使和按察使有节制权力,但没有任免或首接派遣他们的权力。
即使李世安现在是钦差。
被明确授权节制苏皖浙三省的兵马,理论上可以调动这些省份的军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李世安需要与两江总督协调,因为总督在地方上拥有实际的控制权和资源调配能力。
李世安如果不试探性的利用张国梁的事情,引出向荣、怡良的安排。
这西千兵马即使能有,
也会在各方面被掣肘。大庆帝国的官府,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好在事情一切顺利。
两个一品大员主动示好迎接自己,又解决了协调粮草、兵马之事。
李世安也很高兴,主动设宴招待两人,不过,两人都借口特殊时期,不宜长时间离开驻地,寒暄几句就离开了。
向荣赶回金陵外江南大营。
怡良赶赴临时两江总督驻地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