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师姐没有你我可怎么!!! > 第36小章

第36小章

“现在笔墨纸砚需求渐渐上来,各县同品质墨锭的价格都在一两八以上,第一个法子是也按这个价格算,但多送十张竹纸和一支毛笔。′p,a¨o¨p^a?o¨z*w~w_.-c/o,m+”

谢依跟她解释,玉元宫有纸坊,规模并不大,最开始的作用是为了自给自足,多的存货就卖出去,并不指望能赚钱。

毛笔就得进货,搭着一起送的东西,买些次一点的就可以。

“第二个法子是请人编些故事,再送些给江南那边的名家,把这三千锭重新描金,可以抬高价格到三两左右,再销往各地。”

秦沐听着,第一个方法是捆绑销售,第二个是做营销。

捆绑销售会拉高成本,还要重新进毛笔,品质方面不好把控,如果毛笔不好用,也会影响对墨锭的评价。

做营销的成本更高,江南的名家大门不是那么好进,也得用银子打点。

两种方法都有利弊,何掌柜偏向第二种方法做营销,谢依谨慎一些,更偏向第一种。*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秦沐脑子里也在思考,现在求学的人比之前多,连青石镇这样的小地方,都重新开了一家私塾。

大多数都是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想要通过读书科举翻身的人,对于第二种方法,显然是第一种更适合。

“我倒有个集两家之长的想法,不知道两位愿不愿意一试?”

何掌柜面上不显,心里头却不当回事,谢依显然是来了兴趣,忙问道:

“什么想法?”

秦沐一一道来:

“现在各州县对笔墨需求大,更多是因为税收减下去不少,大多是寒门学子,显然是第一种买墨送纸笔的方法更合适,但好的毛笔太贵成本太高,不好把控。”

“我的建议是,每月白送各县镇下私塾一块墨锭和一刀竹纸,送县学两块墨锭和两刀竹纸,一块墨锭会用上很久,既然夫子都用咱们的墨锭,那学生们没有不跟随的道理。.k?a\n′s¨h+u\w_u~.?o′r*g\”

“店里墨锭与竹纸单独售卖,但若是一起购买,一刀竹纸内可减纸半价。”

大多的夫子或教谕都不是有钱人,一两八的墨锭能用很久,很多人舍不得这个钱,拿人家手软,自然会做好宣传。

话刚说完,谢依还没有动作,那何掌柜显然激动起来。

“果然是集两种法子之长,既能在学子之间互相打出名号,又能把墨锭和纸张一起卖出去,还不用再送毛笔。”

何掌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一旁取了算盘过来,和她们继续算账:

“若是一起售卖,竹纸两刀内半价也未尝不可!”

秦沐只是出了个思路,其他的这些做生意的自己会去考量。

过了半个时辰,秦沐在旁边喝茶等着,时不时地提一句建议,何掌柜和谢依终于敲定了最终方案。

看他们的事情解决,秦沐才提出她的问题,询问起两人:

“两位可知道徽州秦世荣秦家的事情?”

何掌柜坐镇玉元宫的铺子,对徽州各家族了如指掌,自然接过话头:“知道。”

谢依则在旁边摇摇头,她在玉元宫是跟在少宫主身边做杂事的,更像个大总管,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开口说道:

“就算不知道也可以让手下去查一查。”

秦沐不由得感叹,元羽命可真好啊!

于是把想知道的消息问了出来:“秦家有没有找女儿?”

何掌柜回想了记忆里秦家的事情,确定没有这样的消息存在,才回道:

“印象里没有找过,光当家人秦世荣就有八九个女儿,还不算其他旁支,还真没听过秦家找过女儿。”

秦沐心里有了谱,又询问道:“那有没有女儿嫁进了文峰县的县令家?”

秦家的祖宅在文峰县,后面才搬到徽州来。

也是秦世荣一开始就给秦沐定的目标,文峰县令的儿子。

何掌柜听秦沐说道文峰县令,一联合起来,他就有了印象,那还是去年的事情:

“去年六月秦家有一批丝织品没销出去,到处找人接手,还夸下海口跟文峰县令是亲家,后来到九月才知道,秦世荣早就准备要送个女儿给县令儿子做妾,被那边拒了,转手又把女儿送进了做丝绸的苏府里边,这才把那批丝织品销出去。”

何掌柜说道这里,可惜道:

“那苏府的小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