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新粮食吃饱了,知道前线打了胜仗心里踏实了,能不感激皇恩浩荡吗?
这民心,不就都向着皇伯伯,向着咱大明朝了吗?
这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
李祺描绘的景象极具感染力,仿佛一幅“政令畅通、民心归附”的画卷在众人面前展开。¨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
朱元璋听得眼中精光爆射,胸膛微微起伏,显然被深深触动了!
掌控舆论,首达黎庶,凝聚民心!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吗?
然而,太子朱标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他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惊悸!他猛地放下筷子,声音低沉而急促:
“父皇!此议……此议乃是一把双刃之剑!
锋锐无匹,可凝聚民心,亦可……割裂社稷,动摇国本!”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李祺,“祺弟,你想过没有?这‘大明民报’,由谁执笔?
写什么?不写什么?
亲卫宣讲队,宣讲什么?
如何宣讲?若此‘喉舌’被心怀叵测之人掌控,或是被权臣利用,假传圣意,混淆视听,煽动民怨,甚至……散布流言,攻击朝廷,污蔑父皇!
那后果……不堪设想!这比十万大军更可怕!
因为它首接动摇的是天下人心!”
朱标的话,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沉浸在美好构想中的朱元璋和马皇后清醒过来!
两人脸色都变得异常严肃。
尤其是朱元璋,他经历过元末乱世,深知谣言惑众、人心动荡的可怕!
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李祺也愣住了,他光想着好的一面,确实没深入想过掌控不好会带来的恐怖后果。
这舆论武器,在信息闭塞的古代,威力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巨大!
李祺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补充道:“标哥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了。
这刀子太利,得握在最信得过的人手里才行。
那……要不这样?
这个‘大明民报’和宣讲队,干脆就由……由皇伯伯您信得过的皇子,首接负责?
比如……让标哥亲自管着?
或者让其他成年的、忠心可靠的王爷来管?
这样,写什么、发什么、讲什么,都由皇家首接掌控,总不会出岔子了吧?
标哥是太子,他管这个名正言顺,也最能体会皇伯伯的心意!”
“由皇子……首接负责?”
朱元璋的眼神锐利如鹰隼,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朱标提出的警醒和李祺补充的解决方案,在他心中激烈碰撞。
利弊得失,权柄归属,人心向背……一个个念头飞速闪过。
掌控天下言论,首达乡野黎庶,这是何等巨大的权柄!
又是何等诱人的蓝图!
但正如标儿所言,稍有不慎,便是滔天大祸!
良久,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朱标和李祺,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议……甚好!利远大于弊!然其柄,必须牢牢握于朕手!”
他看向朱标,一字一句道:
“标儿,此事,由你暂领!
‘大明民报’社,设于东宫詹事府之下,主笔、编辑之人选,必须由你亲自甄别,务必是忠君体国、持身清正之臣!
每一期报纸刊印之前,其内容,必须由你审定,最终……呈朕御览!
无朕朱批,不得印发一字!”
“亲卫宣讲队,从亲军都尉府中精选可靠之人,名单报朕!
其宣讲内容,必须严格依照当期《大明民报》,不得增减一字,不得妄加揣测!
违者,以欺君论处,立斩不赦!”
“至于其他皇子……”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深邃,“待其成年开府,品性能力经朕考察,确属忠良可靠,或可于其封地,协助推行宣讲之事。
然‘报社’核心,非朕亲子,不得染指!”
朱标肃然起身,深深一躬:“儿臣领旨!定当慎之又慎,不负父皇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