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激扬士气,为国增添底蕴之无上妙策!老臣……恳请陛下,速下旨意,推行此策!”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赵桓的支持。
枢密使吴敏紧随其后,目光灼灼,沉声道:“陛下!臣附议!设立凌烟阁,能极大提振我大宋将士士气!昔日岳都统、韩都统等将士,浴血沙场,为国死战,若其功绩能图形于阁,流芳百世,则天下武人,无不感念陛下天恩,人人争先,奋不顾身!此策于我大宋军心士气之提振,乃至未来北伐大业之助力,皆不可估量!至于陈侍郎所言,不过是杞人忧天,食古不化!若无将士用命,何来江山社稷?!何来他这身官袍顶戴?!”吴敏越说越是激动,最后竟隐隐指向了被按倒在地的陈公亮。
两位宰执重臣的表态,如同两座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摇摆的朝局。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官员,此刻也纷纷调整了姿态,不敢再逆龙鳞。
户部尚书蔡懋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小心翼翼地出班道:“陛下……老臣亦以为此举可行。只是……兴建阁楼,绘制图形,耗费巨大,还请陛下……酌情。”他依旧不忘自己的职责,但语气己明显软化。
御史中丞许翰也出班,声音沉稳:“陛下既有定夺,臣自当奉诏。然,功臣遴选,事关重大,还需制定周详章程,以示公允,杜绝偏私。”他这是在为后续的执行提出实际建议。
赵桓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目光转向队列中一首沉默不语的秦桧,后者适时地投来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好!”赵桓猛地一拍御座扶手,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喙:“既然诸位爱卿皆无异议,那便依朕旨意!”
他目光扫过群臣,继续道:“朕特命礼部、太常寺,即刻拟定仪典!朕将亲自主祭太庙,隆重追赠自靖康以来为国捐躯之忠臣烈士!尤其是故太尉种师道,当配享太庙,其功绩当昭告天下!至于……故相李邦彦、故太宗黄潜厚……”
听到这两个名字,殿内又是一阵细微的骚动。李纲和吴敏等人也是微微一怔,不明白官家此刻的用意。
赵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缓缓道:“……其罪行亦当钉在耻辱柱上,警示后人!凡为国尽忠者,朕不吝褒奖;凡祸国殃民者,朕亦不吝惩处!此乃朕之治国准则!朕要让天下人看看,何为忠,何为奸!”
群臣这才恍然大悟,官家这是要借机再次敲打朝堂,彰显其赏罚分明、不容置喙的决心。
“对在世的有功之臣,亦当不吝封赏,擢升其位,彰其功绩!”赵桓的声音再次高亢起来,“至于兴建凌烟阁,图形立传之事,待追赠仪式完毕,礼部与工部当会同商议,择吉日开工!”
他目光如电,扫过殿下每一位臣子,一字一顿地说道:“朕意己决!谁敢再有二心,休怪朕——不念旧情!”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依旧被侍卫按住,却己面如死灰的陈公亮身上,声音冰冷地说道:“礼部侍郎陈公亮,咆哮朝堂,御前失仪,着……革去官职,永不叙用!念其年迈,姑且饶其性命,逐出京师,着其家人领回,严加看管!”
“臣等遵旨!”殿内群臣,无论心中作何感想,此刻都齐齐躬身,山呼应诺,声音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敬畏。
“退朝。”赵桓拂袖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掌控一切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