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穿越成正德,朕要改写大明剧本 > 第13章 :革新?

第13章 :革新?

挨天子,有很大机会,向上攀爬。

但毕竟只是机会,若是抓不住这个机会,入不了天子的法眼,再等上几年,也就到了致仕的年纪了。

朱厚照饶有兴致打开了奏疏,大致看了一眼,顿时心中了然。

不得不说,杨廷和不愧是当世大才,这几条建议,虽然没有涉及到度田和商税,倒也切中时弊。

“盐引之制,由来己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朕详细讲讲。

朕怎么记得先帝在时,曾调整过一次盐引制度,这才过了多久,盐业制度就不能用了吗?”

杨廷和清理嗓子,慢慢说道:“大明立国之时,蒙元残余势力,屡屡犯边,不断南下,为了抵御蒙元进攻,大量军力屯于北方。

人多,所需的粮食也就多。

可偏偏北方战乱不断,产粮不足。

南方虽然相对富庶,可要将粮食送到北方,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太祖思考之后,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开粮纳中,也简称开中法。

即由户部利用食盐的专卖权,根据边境战备粮储物资的盈缺情况,对商人进行招标,往边镇输送军需物资。

然后按实际输送情况支付同等值数量的官盐盐引,使商人获得官盐并合法销售。”

朱厚照点了点头,慢慢说道:“开中法既能解决边镇缺粮问题,又不用朝廷耗费心力,倒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杨廷和应道:“陛下圣明,正如陛下所言,开中法在建国之初,不但解决了边镇的粮食问题,甚至有些商人为了高额的利润,自筹资金,招募劳力前往边镇建立坞堡进行开垦。

这样一来,边镇大量的荒地被开发,再加上坞堡本身就自带防御功能,无形中也增加了北方的防御力量。”

朱厚照听着杨廷和讲解,缓缓点头。

“太祖思虑深远,远非常人所能及。”

杨廷和说道:“开中法虽好,可还是存在漏洞。

太祖在时,严刑峻法,让权贵不敢伸手,可自从太祖崩逝后,开中法就成了权贵和利益集团严重的香饽饽。

到了先帝之时,开中法己经名存实亡。

权贵随意向皇帝讨要盐引,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过了盐业的产能范围,这也迫使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

听到这里,朱厚照对于盐引制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经是好经,不过是和尚给念歪了。

这种事情,在封建社会,并不是稀罕事。

为官者具有无上的权威,若是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度,想要官员遵守法纪,爱惜百姓,只能寄希望他们的道德修养。

而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先帝接受叶尚书的建议,从开中法变成折色法,想必正是源于此?”

“陛下圣明,折色法不需要盐商运送粮食到边镇,只需要缴纳同等价值的银两,就可以获取盐引。

这种做法,看似国家的税收出现了增长,可从长远看,恐怕会引起巨大危机。

商人趋利,若是不需要他们运送粮食到边境,之前他们在边镇开垦的土地,必然会重新荒废,大量荒废土地会重新削弱边境的防卫力量。

如我所料不错,不出数年,边镇军需紧张,军费就会成几何倍数增长,到时候凭如今税收,必然难于维系。”

朱厚照暗中点头,能在历史中一步步走到高位的人,果然都是人中龙凤。

今日杨廷和己经预料到,日后大明边镇必然军费紧张。

朱厚照熟读历史,自然明白明朝后期出现的局面。

仓无数万石之储,军无半年之饷,二百年来未有此极穷之时。

为了维持这个局面,崇祯只有不断向农民增加税收。

到最后,官逼民反,大明天下也在李自成的铁骑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先生之见,此事应当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