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推有规则,有标准,绝不能让焦芳这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c¨h`a_n~g′k′s¢.+c~o/m_
内阁组织了廷推,而廷推中李东阳一改往日低调的谦逊的作用,表现的十分强势。
“既然是廷推,就应该遵守廷推的的规则。
孟阳,你是吏部尚书,更应该明白其中的深意。
若都像你所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随意处置, 这大明的事还干不干了?”
焦芳有些恍惚,李东阳今日是什么情况,廷推刚开始,李东阳就己经火力全开。
按照他对李东阳的了解,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领导么,往往都是最后一个出手,才能显示出权威性。
焦芳本来己经准备好了舌战群儒的准备,可被李东阳骤然打断,竟然一时不知道如何应答。
李东阳不理焦芳,他面向众人,声音平静而淡然。
“这次廷推的数量是两人为准,如果没有异议,就开始推荐吧。”
焦芳反应反应过来。
“元辅,上次廷推是可以三人之数,怎么这次变成了两人?”
“二人,三人原本没有定数,先帝在时,遇到要紧的廷推时,也曾推荐过一人,孟阳是几朝老臣,岂能不知道这些情况?”
推举一人的事情,焦芳自然知道。¨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
先帝宽仁,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也往往不会反对。
他尊重大臣,凡是大事,都是和内阁商议后,才开始行动。
可陛下不同啊!
陛下年少聪慧,心气颇高,自然不可能像先帝那样,被文官摆弄!
“元辅,还是按照三人推荐,更为稳妥些。”
“廷推是为了给国家推举合适人才,是让这些栋梁之才,能为国家所用,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门面。
将不合适的人选推选上面,这种不但图耗心思,有什么益处。”
李东阳言语中明显带着几分怒气。
“这件事也不尽然,陛下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若是多推举一个人才,就给陛下多一个选择,这种事情于国于家,都是好事。”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孟阳这句话大谬也,德才兼备,从来就是德在前,才在后。
有德者即便无才,也可以重用。
可若是此人有才无德,就彻底变了模样。
这种情况下,才华越高,危害就越大。
当年的徐有贞论才能是文官中的翘楚,可若是论品德,他就是文官中耻辱。
也先攻击北京城时,他主张南迁,也先退兵后,他不甘心冷落,趁着景泰皇帝病重时,一手策划了夺门之变。-零`点?墈_书! /嶵?歆_蟑?节!耕+歆¢快¢
夺门之变让英宗重新承继了皇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于谦,也被他们所害。”
当着焦芳的面,对臭名昭著的徐有贞一段喷,有点当着和尚面骂秃子的嫌疑。
焦芳冷冷一笑,对李东阳的话显然并不认同。
“若说到鞠躬尽瘁,在我心中除了诸葛亮,根本没有人能配的上这句话。”
李东阳脸色微变。
“于少保力主守护北京城,这才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难道说这样的功绩,还不能比肩诸葛亮吗?
若是没有于少保的力排众议,大明恐怕也就跟宋朝一样,守住半壁江山苟延残喘了。”
面对强敌时,唯有一战,才能彻底扭转了局面。
当年于少保的风采,至今让无数人敬仰!
“嘿嘿嘿。”焦芳依旧冷笑,“当年的情况众说纷纭,谁又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骑兵突袭,这件事就有让人怀疑。
土木堡在长城以南,也先的骑兵,又是怎样不动声色的来到土木堡的?”
焦芳说完之后,似笑非笑。
你不是推崇于谦吗?我偏偏要将于谦那些丑事当众说出。
“孟阳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土木堡之变和于谦也有关联,元辅还会觉得他是鞠躬尽瘁吗?”
焦芳神色不变,眼神多了几分戏弄。
“孟阳不会以为看了几本稗官野史,就以为己经掌握了当年的真相吧?
土木堡之变,史书中早有记载,孟阳闲暇时,可以去仔细翻阅一番。”
胡言乱语,自以为是,被文官推崇的于谦,岂容你污蔑?